圖:日後病人看診後數分鐘便可在手機應用程式「HA Go」內,自行存取「電子病假紙」或直接轉發至僱主。
為推動智慧醫院發展,醫院管理局將於3月6日起推出電子醫生證明書(「電子病假紙」),逐步取代傳統的紙本病假紙。日後病人看診後數分鐘,便可以在手機應用程式「HA Go」內自行存取「電子病假紙」,亦可直接轉發至僱主,僱主掃描二維碼(QR Code)可核實病假紙真偽。新安排亦適用於遙距診症,患者毋須再返回醫院或診所領取病假紙。\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現時醫生為病人臨床診斷後,認為適合給予病假紙會打印出來,由醫生人手簽署。三星期後,無論是醫管局門診、公立醫院或遙距診症發出的病假紙,醫生簽署全部改為電子簽名。
保存時限為期兩年
醫管局醫療信息主管彭育華介紹,醫生在臨床醫療資訊管理系統輸入病假證明書的相關資料,並以電子簽署後,除可列印出實體紙本版病假紙,電子病假紙亦將發放到病人的HA Go個人賬戶中,病人登錄賬戶後選擇進入「我的健康」內的「我的紀錄」即可找到,保存時限為兩年,病人可用此申請病假或作為到診的醫療證明,若有需要可隨時下載、分享和自行列印。到診證明書亦將於當日推出電子版本。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表示,新版本醫生證明書採用的電子簽署,與傳統的簽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每張電子醫生證明書會新增印有加密二維碼,僱主掃描二維碼後即進入醫管局網頁,輸入病人的姓名及病假日期後,即可核實有關電子證明書是否由醫管局發放。
遙距診症病人受惠
新安排亦可令接受遙距診症的病人受惠,診症後可即時收到電子證明書,毋須再返回醫院或診所領取。被問及是否擔心電子化後出現遙距診症病人濫用假紙的情況,李立業表示,醫管局會小心處理相關個案,並選擇合適病人看診,相信不會出現濫用情況。他說,現時遙距醫療涵蓋病房、日間和門診服務,服務使用者均可受惠於電子病假紙。
醫管局表示,現時每個月發出約15萬張醫生證明書,而計劃推出初期仍會為病人發放實體紙本版醫生證明書,未來會根據使用情況及意見逐步減少列印,以配合醫管局「智慧醫院」發展計劃,和培育「智慧團隊」為市民提供「智慧醫療」。現時HA Go程式下載量已經超過220萬,活躍用戶達175萬,彭育華呼籲病人下載應用程式,方便日後接受醫管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