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追蹤/膠袋徵費疑問多 買包生果拗半天

時間:2023-02-05 04:24:10來源:大公报

  圖:有市民在街市購買一袋已包裝好的番薯,商戶習慣性地送多一個膠袋給顧客,不過事實上,他們已經違法。\大公報記者鍾佩欣攝

  新膠袋徵費實施一個月,市民對新安排了解有多少?《大公報》記者近日走訪黃埔、旺角、牛池灣等街市,發現部分市民及商戶還是不太熟悉新規定:有顧客質疑商戶多收了錢;有商戶「公然違法」,順手就拿起一個背心膠袋裝好顧客遞來的一袋番薯。有商戶坦言,對應否多收一元徵費一知半解,為免違法就所有膠袋都「照收」,甚或直接拒絕個別有爭議性交易。

  環境保護署表示,「優化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實施至今,向未有遵守優化措施的商戶共發出7次口頭警告。環保署提醒,新膠袋徵費寬限期已於上月底屆滿,商戶在期限後違法,或會被罰款2000元。\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

  「膠袋不是五毫嗎?幾時變咗一蚊?」「之前都不用收錢,點解現在要收一蚊?」……在記者實地觀察新膠袋徵費實施情況期間,不時聽到有顧客對新膠袋徵費安排有疑問。有人在商家解釋後接受新安排,但偶爾亦有不歡而散的情況。

  有顧客夾硬搶膠袋

  在紅磡街市附近的一間生果店,有客人購買一袋已包裝的葡萄和草莓,並向店員索取膠袋,店員解釋:「新法例實施,已包裝要多收一蚊(膠袋徵費)。」客人聽後表示理解,多給一元。生果店負責人林先生說,為免違法,會「揸正嚟做」,但總有客人會「夾硬嚟」搶膠袋,「我們直接不賣,會違法。」林先生又分享他獨家分別徵費與否的方法:「有東西全包裹就要收一元」,包括用網袋裝好的沙田柚,都需要徵費。

  新膠袋徵費收緊提供免費膠袋安排,例如以往豁免收費的平頭膠袋要收費、裝在有孔膠盒的水果不能提供免費膠袋等。有商戶避免違法、客人對法例不清晰的情況下,偶然會出現不愉快場面。記者在牛池灣街市見到有客人購買盒裝藍莓,要求水果攤檔提供膠袋,但商戶「企硬」不給,更指「買就買,唔買就算」,最終生意做不成。

  記者亦發現不少人可能不熟悉新安排或習慣使然,公然違規。最常見是蔬果攤檔出售魚網袋及膠袋包裝食物,例如一袋袋包裝的番薯、蒜頭等,理論上再給膠袋就要收取一元,但旺角一帶商戶似乎未熟悉新法,商戶很習慣就免費送多一個膠袋給客人;另有生果店出售一袋已包裝好的番薯,檔主就直接用背心袋包裹着,客人亦不以為然拿着離開;事實上,上述兩個個案已違法。

  「優化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把每個塑膠袋最低收費由0.5元提高至1元,冷凍及包裝食品不再獲豁免,比如包裝凍肉或水果、袋裝麵包等。但居民常去的街市內大部分食品都獲豁免,比如無任何包裝的一斤菜心、新鮮海產、麵包等,而即場製備、即時食用的餐飲外賣,比如飯盒、比薩等,則可豁免收費,但封壓式台式飲品屬於氣密包裝的食品,不論是否餐飲外賣,都需收費,而獲豁免的每單一交易只可提供一個免費膠袋。

  環保署:共發7個口頭警告

  優化計劃落實後首個月,對於未有遵守優化措施的商戶,環保署會先作口頭警告,若有關商戶未有糾正違規行為,會採取執法行動。截至2023年1月13日,環保署人員到訪了約10000個零售點,向商戶派發宣傳物品以介紹優化計劃。同期,環保署人員亦巡查了約680個零售點,檢視商戶是否適應優化計劃。截至昨日,共發出7個口頭警告予未有遵守法規的商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