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張凱晴報道: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昨日(17日)公布調查,本港近七成八的失業人士可在半年內找到工作,反映疫情未造成持續失業。而教育程度在高中或以下的人士,近兩成半人士在半年內仍未找到工作,較專上教育程度或以上的人士多近10%。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表示,建議當局在構思回應失業及再就業人士需要的措施時,亦需考慮失業者的社經特徵。
教育程度低 難找好新工
社聯去年4月至7月期間,訪問了742位在疫情期間失業超過4星期人士,發現教育程度越低,新工作的薪酬福利、晉升機會、穩定性等,均不及上一份工作。以收入為例,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士,新工作收入較上一份平均少近1500元,而大專或以上的收入則少近800元。
社聯表示,疫情下失業的人士,大部分從事零售、旅遊等行業,尋找新工作時若需轉行,轉行後較常出現工作惡化的情況。此外有關行業欠缺晉升階梯,即使復常收入亦未必能重回以前水平。
調查更發現,較多受訪者認為自己找工作時面對「學歷技能不足」、「缺乏行業及找工作資訊」、「缺乏人際網絡或渠道」及「缺乏自信及開放性」等問題。
社聯認為教育程度較低人士較需要經濟支援,在就業支援上,要提升學歷技能、提供就業資訊及其他就業配套方面,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