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創科生力軍3/陳柏衡:年輕好創業 「撞板」儲經驗

時間:2022-07-06 04:23:32來源:大公报

  上圖:尖思科研的EIT成像設備,使用時在身體戴上檢測帶,並透過配套的應用程式,裝置便會取得多種數據。

  左圖:陳柏衡寄語有意做創科的年輕人應早點起步,「撞多啲板,儲多啲經驗」。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家居醫療科技產品頓時熱賣。年僅28歲的科研總裁陳柏衡率領團隊,發展「電阻抗斷層成像技術」,方便市民在家中監察自身健康,打開了新商機。

  「現在有不少醫療轉銷商都主動找我們」,陳柏衡感到鼓舞,他寄語有意做創科的年輕人應早點起步,「在機會成本比較低時『撞多啲板,儲多啲經驗』,之後成功率會高好多。」\大公報記者 蘇荣、苑向芹(文)盧剛昌(圖)  

  陳柏衡是尖思科研有限公司(Gense Technologies)行政總裁,年紀輕輕的他率領團隊,發展「電阻抗斷層成像技術」(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簡稱EIT),設計了全新的人工智慧健康跟蹤系統、創新的診斷演算法,以及幾種相應的穿戴式設備,且成本較現時市面產品更低,方便市民在家中自我檢測身體情況。

  他也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在讀生,主修科技領導及創業專業。他自2017年開始研發醫療類產品,曾獲得過2021年ICT Awards(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以及阿里巴巴全球比賽總冠軍。

  做醫療科技成本高,資金最大難題

  談及創業初期遇到最大的困難,陳柏衡直言是資金。「做醫療科技早期成本好高,人才都需要好高要求,硬體設備,由電子到軟件(生物科技)再去到工業化的開銷都好重,因此需要不同資金資助。而人才聘請也要涉及開銷。」他說,政府對創科向來花重金支持,不過在流程、方向上還有改進的空間。「尤其是新冠肺炎後,批發資助金的時間愈來愈長,有些資金幾乎要一至兩年才收到,好多時都要我們先墊支,對大型的研究是一個困難。」他說,同時亦十分期待政府推廣愈來愈多的項目,如生物科技,「我們好期待這個會如何由學術推廣到創科。」

  另外,陳柏衡指除了政府給予支持,私人方面如何能推廣多點新項目都可以探討。他說,香港的投資額度在全世界來說算是高,但若細看,如早期投資,香港比好多國際城市都低。換言之,後期研發的資金有很多,但早期的研究便好難找到投資者投放資金,他指如果能改變這風氣,令私人投資者能參與多些早期研究,對香港創科的發展都有幫助。

  進軍內地,由大灣區各市做起點

  對於公司下一步的發展,他表示現時公司已跟好多不同機構合作,如醫院、老人院、護士機構,以及政府安排給市民做早期檢測都有涵蓋;亦有保險公司、藥廠等主動找公司商談合作。「由於現時只接觸香港部分醫療機構,所以盈利約有七位數字,而今年會與世界20個國家合作,相信盈利會較大。」

  陳柏衡續表示,內地市場與香港市場、國際市場都有不同之處,所以如果要進軍內地,可能會先由大灣區各市做起點。

  不少年輕人有意投身初創,他的建議是:「可以的話早點起步,在機會成本比較低時『撞多啲板,儲多啲經驗』,之後如果你全職做下去,成功率會高好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