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鰂魚涌社區檢測中心大部分時段均無需排隊即可檢測。
本港昨日新增1179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連續兩日突破千宗,本地感染也破千,佔1085宗,更迫切需要做好核酸檢測。《大公報》記者昨日到社區檢測中心現場直擊,見到接受檢測人數持續稀少,職員長期「等人到」,不過市民等候免費檢測結果仍然要24小時,除非自費240元才可以提速半天有結果。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面對疫情升溫,政府應訂立指標,要求營辦商加快向市民回覆檢測結果,透過縮短時間,及早斬斷潛伏社區的隱形傳播鏈。\大公報記者 馮錫雄
全港現時有19個社區檢測中心及數十個流動採樣站,不過,很多市民選擇採用快速測試,較少往檢測中心採樣。但快速測試的準確度一般只有CT25至30,不及核酸檢測約CT40,所以核酸檢測仍然非常重要。
職員:付240元 即晚有結果
市民袁先生(化名)表示,昨日到鰂魚涌社區會堂的社區檢測中心接受免費檢測,無需排隊,職員表示「免費檢測24小時有結果」;另一市民陳先生表示(化名),因工作需要,急需短時間內取得陰性證明,昨日早上接近11時許,向職員查詢時,職員稱「自費240元(檢測),夜晚八點半左右就有結果。」換言之,願意付240元,僅需八至九小時就得悉結果。
大公報記者到該檢測中心了解,普遍時段也不用排隊,向職員查詢取得檢測結果的時間,獲答覆跟兩名市民提供的資料一樣,即免費的要等24小時、自費的可於半日內有結果。
有檢測營辦商向大公報透露,政府只要求免費和自費檢測,必定在24小時內有結果,現時人流大減,連同運輸時間,確實有能力最快在六小時左右回覆結果,但如果加密運送,成本變相增加,既然沒有違反服務承諾,承辦商一般不會自動提速。
議員:營辦商有能力加快流程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認為,疫情反覆,社會應該吸取第五波疫情的慘痛教訓,做到及早診斷,檢測中心的人流減少,營辦商有能力加快流程,盡快提交結果,而並非墨守成規,拖延至24小時才回覆。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建議,政府可要求營辦商,當檢測人流少於某個指標,就要更快提供結果,「及早發現,及早隔離」,可以快幾個小時,就能避免確診者將病毒傳給五至六個人。她又認為,隨着七一回歸臨近,政府新班子上場,為免疫情出現大幅反彈,仍然維持第五波疫情初期的檢測安排和標準,已經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