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焦點/擬分三時段收費 紓三海隧擠塞

時間:2022-06-12 04:23:38來源:大公报

  圖:運房局局長陳帆表示,改革過海隧道收費的建議,將於本周五在立法會展開第一階段諮詢,局方聽取意見及評估影響後,會再制訂具體方案。

  《大公報》昨日頭版報道政府計劃改革過海隧道收費,於繁忙時段額外徵收「塞車費」,非繁忙時段則可減費,鼓勵駕駛者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紓緩海隧擠塞問題。消息亦指收費計劃獲絕大部分立法會議員共識。

  運房局局長陳帆昨日發表網誌指出,政府將於明年8月1日收回西隧專營權,考慮按整體過海交通情況把平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收費時段,並於本周五(17日)在立法會展開第一階段諮詢,局方聽取意見及評估影響後,再制訂具體方案。\大公報記者 周亮恒

  陳帆表示,運輸署於2019年7月展開「擠塞徵費」研究,因應過海隧道在不同時段的擠塞情況收取不同費用,並針對效率偏低的車輛,希望改變駕駛者的出行習慣,鼓勵他們轉乘公共交通工具,或於繁忙時段以外使用相關隧道和路段,遏抑和分散繁忙時段超額的交通需求,提高整體道路網絡的使用效率。

  逐步引入不停車繳費系統

  初步構思是按整體過海交通情況把平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收費時段,即繁忙時段、一般時段及非繁忙時段。一般時段將收取「一般收費」;早上或傍晚繁忙時段會在一般收費之上附加「擠塞徵費」,從而遏抑和分散繁忙時段超額的交通需求,改善過海隧道交通情況和減少相應行車時間;非繁忙時段則因應交通情況,收取較「一般收費」為低的「非繁忙收費」,讓使用該時段的駕駛者受惠。

  陳帆指出,政府近年致力推展「智慧出行」,透過更廣泛運用創新科技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不停車繳費系統」正是重點工作之一。運輸署計劃於2022年的年底起,逐步在各政府收費隧道(包括即將接收的西隧)及青沙管制區引入不停車繳費系統,透過讀取貼於車輛擋風玻璃上、配有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繳費貼,偵測車輛通過並遙距收取隧道費,令繳費更快捷方便。

  政府將於本周五的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向議員簡介「擠塞徵費」原則,展開第一階段諮詢。局方會在聽取公眾對擬議「擠塞徵費」各原則的意見後,利用交通模型評估不同隧道收費方案對交通的影響,制訂調整過海隧道收費的具體方案,並計劃在今年內再就具體方案徵詢各界意見。

  張炳良:全球多地採同樣做法

  另外,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表示,「擠塞徵費」是解決交通問題的基本,能減低因道路擠塞產生的社會成本,善用交通資源。他又認為,世界上多個地方都以收費作為手段管理交通流量,鼓勵多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形容是無可避免的城市發展方向。

  《大公報》去年10月5日曾就調整三隧收費以達至紓緩擠塞議題作出報道,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系主任林興強當時亦建議可參考「用者自付」原則,實行電子道路收費,例如車輛在繁忙時段使用三條過海隧道便需要付費,相反在非繁忙時段則免費。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則認為,中環及灣仔繞道通車是實施三隧分流的好契機,有助分流兩成的車流,令駕駛者選擇多使用西隧,降低東隧及紅隧的交通擠塞問題。

  大公報記者昨晚9時駕車實測交通情況,西隧及紅隧尚算行車暢通,西隧行車流量相比紅隧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