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飆至23年來新高,有團體建議推「預配公屋先導計劃」,讓輪候公屋人士提早選定意向單位。
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基層家庭「上樓」難,公屋聯會建議房屋委員會推出「預配公屋先導計劃」,採用類似「公屋樓花」方式,讓輪候公屋人士提早兩至三年選定意向單位並簽署租約,提前熟悉未來居住地點,並對未來返工、返學等生活安排早作打算,給準居民派發「定心丸」。
有輪候公屋市民贊成有關建議,願意在有更多熟悉時間的前提下居住稍為偏遠的地區。\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參選政綱提出推行「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在現有公屋興建項目中,把一些社區或交通配套未完備的公屋,先行編配給公屋輪候者,以加快市民「上樓」速度。
倡大埔及東涌兩項目試行
公屋聯會表示歡迎有關建議,並稱留意到大埔第9區、東涌第100區的大型公屋項目,將分別提供6800個及5200個單位,預計在2022/23及2023/24年度落成,可能有條件推行「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建議新一屆政府可先作研究。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房委會現時有就新建公屋安排「預配」單位,例如屯門和田邨、菁田邨等,在落成前兩、三個月,先向公屋輪候人士了解接受單位的意向,並安排簽署意向書,當落成後,便正式邀約簽署租約入伙。
公屋聯會建議進一步擴大「預配」安排,讓已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的申請者自行報名,把仍在興建的公屋項目,透過猶如「公屋樓花」方式,提早兩至三年編配,提早讓申請者簽署租約,成為「準公屋居民」。
早簽約免加薪超入息上限
招國偉稱,現時公屋編配地區的跨度大,居民往往不想遷到太偏遠地區,擔心難以在短時間內熟悉全新的生活環境。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稱,「預配」安排正好幫助居民提前了解熟悉將來居住的地區,就居民返工、安排子女返學等有幾年時間作準備,也不用擔心自己升職加薪後,未必符合編配公屋的入息審查問題。
曹先生一家三口住於深水埗區,2020年4月左右開始輪候公屋,期待獲配公屋不會遠離現住地區。對於公屋聯會的「預配」公屋建議,他說表示支持,「在深水埗住這麼久,街坊朋友都很熟悉,女兒在原區返學都方便,不過如果有幾年時間熟悉未來生活,都可以接受。」
就社會關注有逾800個公屋單位長期空置,文裕明說,不受歡迎單位大多是凶宅或鄰近垃圾房,建議房委會在編配時增加誘因,例如把免租期延長為單位空置期的一半,舉例若已空置12個月,接受編配讓單位的住戶可獲免租半年。
籲重啟私人參建資助房屋
公屋聯會並建議重啟及優化私人參建資助出售房屋,例如參考房屋協會興建資助出售房屋的方法,對持有土地資源的私人機構,作出政策支持,進一步寬減補地價,從而鼓勵有關機構協助興建不同類型有資助性質的出售房屋。同時,對資助出售房屋規定單位面積起碼有26平方米,即大約280平方呎,讓市民「住得到,住得好」。
就公屋聯會建議推出「預配公屋先導計劃」,房屋署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需時細閱有關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