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有男子與猴子握手,完全不擔心病毒傳播風險。(右)金山郊野公園地上有大量麵包皮,引來群猴爭吃。
世界衞生組織最新評估,目前猴痘疫情對全球公共衞生風險已構成「中等風險」,若病毒持續突變,有機會傳染幼兒及免疫力較差等高風險群體,公共衞生風險或會增加。目前已有23個國家和地區發現猴痘確診個案,疫情不斷蔓延。大公報記者昨日到猴子出沒的金山郊野公園,發現不少市民無懼野生動物身上可能帶有病毒或細菌的風險,幼兒與猴子近在咫尺,更有市民與猴子握手,衞生意識薄弱。漁護署回覆表示,對金山、獅子山及城門郊野公園的猴群設有定期監察,至昨日並未發現猴子有異常情況。
世衞最新通報 風險屬中等
香港野生猴子總數目估計約1800隻,主要分布在金山、獅子山及城門郊野公園。記者昨日到金山採訪,發現不少市民一家老幼與野生猴子互動,餵食之餘,甚至與猴子握手,不畏懼野生動物身上可能帶有病毒或細菌。手持行山杖的黃伯說,本港有可能出現猴痘,「九龍水塘太多猴子,自己會行另一邊盡量避開。香港地方多猴子,差不多比人更多,不少人餵馬騮,令到周圍都有,行山時不知怎樣避開。政府應拉餵馬騮的人,否則搞到愈來愈多。如果爆發猴痘,會傳染都唔出奇。」
吳先生與女友在禁止餵飼橫額附近向猴群投餵麵包皮,他說不時會上山餵猴子,「麵包舖唔要,唔好嘥,去搵嚟餵」,又稱自己不擔心本地會爆發猴痘疫情,「餵了多年都無爆過,現在不是很嚴重,睇新聞話知以前猴痘是馬騮傳人,人不會傳畀人,現在進化到人傳人,歐洲爆都不會爆好多,無話擔心嘅,現在都有新冠疫情啦,如果爆得好嚴重就唔會餵。」現場亦有包括小朋友的一家五口近距離觀察猴子,同行父親稱不擔心本地有猴痘疫情,「政府禁止非洲旅客入境,要求歐洲旅客入境後接受隔離,不太擔心,香港無爆過(猴痘)。」
世衞組織29日發布疾病信息通報,評估猴痘的全球公共衞生風險為中等。通報中指出,5月13日至26日期間,已有23個非猴痘流行國家和地區,向世衞組織上報了257宗猴痘確診個案,另約有120宗疑似個案,尚未報告發現死亡個案。而繼5月7日英國宣布發現首宗猴痘確診個案後,葡萄牙、西班牙、美國、加拿大等相繼報告確診個案,且可能存在多條傳播鏈。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日前表示,一直密切留意歐洲及其他國家猴痘的傳播情況。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猴痘雖曾在猴子實驗中發現,但猴子並非病毒宿主,而是齧齒類動物如老鼠,香港過去未曾出現該病毒,他認為政府要做好外防輸入,對來自非洲、歐洲的旅客嚴加防範;猴痘病毒潛伏期長達21天,故他建議爆猴痘地區的入境旅客隔離至少要21天,患者會有明顯的病徵如臉部及手部出現皮疹,相信不難察覺及追蹤。
漁護署回覆表示,會定期監察金山、獅子山及城門郊野公園的猴群,至5月30日並未發現猴子有異常情況。署方在上述郊野公園內的猴子滋擾黑點和聚集點已張貼宣傳海報及展示橫額,加強市民對野生動物的認識,包括不應走近或觸摸猴子及不可餵飼猴子等。 大公報記者 周亮恒、楊州(文)
蔡文豪、突發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