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香港文化軟實力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張國鈞:香港的文化影響力曾遍及東南亞,但數十年間,香港軟實力持續下降,過去的固守不變,加上政府缺乏長遠發展策略和扶植政策,由領先者變落後者是必然結果。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承擔着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對外文化影響力的重要任務。然而建設之路漫漫長遠,政府須上下求索自己的文化定位,在文藝硬件建設進步同時,軟件及政策配合都非常重要。期望政府未來作出有為的改變,積極與業界不同持份者攜手合作,好好發揮香港文化軟實力。
Sin Suk Ping Miranda:對外宣傳香港的形象,重新展示香港的優勢,洗去黑暴時留下來的壞印象,例如不友善不讓旅客上機等,香港要洗底重新展示友善之都的形象,希望加強對外的宣傳工作,再者,可再更完善香港的商業法律,以提升競爭力。
打造青年「文創產業園區」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陳凱欣:香港年輕人好多都好叻,有創意又有手藝。但要發揮他們的才能,最重要還是要有「地方」。所以過去我亦建議政府可以參考內地及海外的經驗,透過活化建築以打造「文創產業園區」,讓本地文創產業可以有一個根據地,又可成為新地標。最重要還是提供空間,讓年輕人能夠有選擇去發展自己的才能,助他們實現夢想!
彭俊發:現時本地不乏熱衷於體育及文化方面的青年,然而現實中生計是首要考慮問題之一,雖然有識、有志之士不少,但現時環境讓人望而卻步,所以支持超哥在這些方面下更多功夫。
Calvin Tang:過去政府的治理哲學是「積極不干預」,由市場主導,令香港租賃負擔變得沉重,亦扼殺了青年創意和創新的動力,推高了創新失敗的成本;創多元出路,要支援創新的空間。
先與大灣區通關
James Tong:很高興聽到李先生再次重申對通關的重視。無論在做生意或家庭團聚上,通關都是眼前最重要的一環。我們明白基於防疫考慮,暫時不能完全開關。但我們希望能循序漸進,考慮先開關到大灣區,及設置配額。這樣既可向前行一步,又可以顯示香港融入大灣區的象徵意義。
建立高效政府
Lam Ho Yi:社會很多問題,都不是一個政府決策局可以解決。李先生強調會令政府更具整合力、執行力,實在令人期待。希望新一屆政府,可以更有效地處理更多社會問題。
大公報記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