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市建局的盛德街/馬頭涌道重建項目的部分業主亦已重新置業。
【大公報訊】市建局在2020年啟動兩個位於九龍城區的重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試點項目。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表示,盛德街/馬頭涌道項目逾九成業主已接受收購建議,部分業主亦已重新置業,強調項目順利推展的關鍵在於合作社在收購前已完成「散社」;至於靠背壟道項目,至今仍有四成單位未散社,當局未決定是否交由政府收地,但強調會以最大的努力協助社員散社。
補地價方案創先例
韋志成在網誌提到,散社、補地價是合作社樓宇重建的兩大難題,但市建局成功在土地補價、支付印花稅、補償方案等事宜開創多個先例,例如市建局促成政府以合作社舊樓的「現有用途土地價值」作為評估合資格個案補地價金額的基礎,較以往以「土地重建後價值」作為評估基礎,涉及的金額大幅減少了四成至五成。
市建局早前向盛德街項目接受收購方案的140多戶業主,發放現金補償和特惠津貼。部分業主已在不同地區購買樓齡較新、有升降機的單位。項目仍有9個單位的業權尚未成功收購,當中涉及複雜個案尚待處理,例如部分原社員過世後,後人未辦好遺產繼承手續,部分家庭涉及多個分支,各成員就如何處理「散社」後的合作社物業,仍未達成共識,部分個案可能要交由法庭裁決。
至於靠背壟道項目,涉及28個合作社,其中仍有9個合作社未解散。韋志成說,合作社未能解散,不但影響同一合作社內其他渴望取回業主身份考慮收購建議的社員,更會影響整個項目的規劃和收購安排,市建局將全力協助社員盡快完成散社程序。
公務員建屋合作社計劃始於1952年,由政府以市值地價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批地予合資格公務員,以合作社形式建屋,並可獲政府貸款支付地價和建築費。由於物業具資助性質,社員若想轉讓單位,要先解散合作社,並向地政總署補地價,以撤銷單位轉讓限制,方可自由轉售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