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警方上周展開代號「沙鷗」的打擊毒品行動,檢獲大麻類毒品(上圖),總值約196萬元。部分大麻毒品包裝成糖果(下圖)。
隨着疫情緩和及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販毒活動亦轉趨活躍。有毒販趁機利用網上社交平台兜售大麻產品,訛稱沒有副作用且具抗壓力及抗抑鬱等作用,誘使青少年吸毒及販毒。
警方上周展開代號「沙鷗」的打擊毒品行動,共拘捕41人,當中包括4名大學生、1名高中生,以及會計師和工程師等專業人士,檢獲共重約7公斤的大麻類毒品,總值約196萬元。\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
被捕人為38男3女,年齡介乎18至54歲,分別涉嫌販毒、藏毒及管有第一部毒藥等罪行,其中5人已被暫控販毒或藏毒罪,其餘被捕人則獲准保釋候查。被捕人當中包括4名本地大學生及1名高中生,其中有人聲稱誤交損友而吸食大麻及販毒。另有兩名男子分別為剛畢業的工程師及28歲會計師,警方相信他們均為「搵快錢」而販毒;亦有部分被捕人聲稱管有的大麻屬自用。
泥狀物質當作大麻賣
毒品調查科(行動)總督察葉秀蘭交代案情表示,警方根據線報及經深入調查,本月11至20日聯同港島總區、新界南總區及新界北總區人員在全港各區進行代號「沙鷗」的打擊毒品行動,共拘捕41人,其中15人經「放蛇」拘捕,其餘則在反罪惡巡邏時被截查拘捕。行動中,共檢獲約6.5公斤大麻花、4.1公斤大麻草、300克大麻油、31.5克大麻糖果等,估計市值約196萬元。葉續指出,販毒集團以金錢利誘年輕人,指使他們以個人名義租用單位,用作儲存毒品倉庫,又會誘使他們充當跑腿。
港島總區刑事總部毒品調查總督察劉柏穎表示,探員針對港島區多名懷疑販賣大麻的毒品拆家進行部署,由探員喬裝買家聯絡拆家,並在見面交收毒品後表露身份拘捕毒販。行動期間,探員亦加強對可疑者的截停搜查,包括在夜晚及凌晨時分的主要街道及港鐵站附近範圍。其中,港島區衝鋒隊於17日在跑馬地設置路障,在一輛車輛檢獲懷疑大麻,任職會計師的男司機(28歲)與同車女朋友(21歲)均聲稱為「搵快錢」鋌而走險販毒。另外,探員在調查時發現有大學生每販賣幾克大麻,可獲得幾百元報酬。劉補充,因港島區有較多食肆和娛樂場所,不排除毒販趁疫情稍為緩和及晚市恢復營運而轉趨活躍。
新界南總區重案組總督察周子軒指出,在葵青、荃灣、沙田及大嶼山警區聯手部署下,同樣透過「放蛇」及加強在街道及公共屋邨的上樓巡邏等行動,作針對性調查。當中一宗由荃灣警區特別職務隊喬裝探員接觸懷疑毒品拆家的案件中,發現毒販將不知名泥狀物質充當大麻銷售,警方相信相關假毒品有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15歲男女童藏可卡因
據了解,近年本港吸食大麻人數有上升趨勢,除因部分海外國家實施大麻合法化,透過網購銷售之外,亦因多了不法分子在本地種植大麻,變相增加供應。
另外,旺角警區軍裝巡邏小隊前日(21日)上午約11時巡邏期間,在兩名同為15歲的男童及女童身上,檢獲約30克懷疑可卡因,市值約3萬元。同日警方在大全街一店舖再拘捕一名26歲姓鄒本地女子,他們均涉嫌販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