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康文署轄下體育館和體育場地重開,由於場地供應不足,加上「炒場黨」重現,有籃球場由兩小時公價300元,炒高至1800元,情況離譜。康文署昨日宣布,五月一日起推出新措施,派員在租用時段抽樣巡查,如發現租用人不在場,將視作一次違規,30日內累積兩次,將禁止租場90日。
大公報記者於昨日上午七時,在康體通開始接受預訂時實測,租用一個體育館的乒乓球室,網絡持續塞車,15分鐘後終於成功登入租用介面,但發現上午全部時段已滿額。
有體育界人士反映,各類康體設施之中,籃球場炒價最高,原本兩小時租場費只需300元,被「炒場黨」炒高至超過1200元,部分熱門場地甚至炒至1800元;炒價排行榜第二位是網球場,戶外場每小時由數十元,炒貴至350元,羽毛球場也由50多元,炒貴兩至三倍。
30天違規兩次 禁租場90日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主席鄭泳舜指出,由於許多體育場館仍是檢測中心及疫苗中心,場館只重開約六成,導致運動場地「炒場價」衝上新高,過往康文署推出措施打擊炒風,「炒場黨」仍然非常猖獗,必須加強巡查,確保租用者有使用場地,同時應重新審視私人與可優先預訂場地團體的供求比例,並就場地安排作出適當調整。
康文署昨晚宣布,康樂場地的違規轉讓或炒賣場地的情況,五月一日起再推出打擊「炒場」新措施,30日內累積兩次違規,將禁止租場9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