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40歲主婦墮電騙陷阱 失6500萬

時間:2022-04-07 04:23:30來源:大公报

  圖:警方指出,騙徒不時冒充內地官員接觸事主。

  家庭主婦被騙去6500萬元!近年涉及大金額的電騙案不斷發生,再有一名家庭主婦中招痛失巨款。住美孚新邨的女事主去年中收到假冒內地官員的騙徒來電,指她涉及一宗內地發布新冠疫苗假資訊案件,被要求在虛假網站填上銀行資料,並交出「保證金」,在10個月內連同家人合共被騙取6500萬港元。騙徒企圖再騙取受害人丈夫的金錢,最終被揭發。今次案件暫為本年涉款最多的電騙案。\大公報記者 王樺

  深水埗警區重案組高級督察楊震宇表示,本月3日接獲一名40歲姓沈家庭主婦報案,指在去年6月接到一名自稱中聯辦官員的騙徒來電,訛稱女事主涉及內地一宗發布新冠疫苗假資料的案件,騙徒提供一個聲稱是「中國人民檢察院」網站的網址,要求女事主輸入其銀行賬戶等資料。

  手機載惡意程式截密碼

  女事主信以為真,在去年6月至9月期間按對方指示,先後5次與4名操普通話的騙徒碰面,騙徒向她提供手提電話,聲稱為配合內地執法機關,需要隨時知道受害人行蹤。騙徒要女事主把其電話卡插進該電話,藉手機內安裝的惡意程式截取事主網上銀行的一次性密碼(OTP)。

  最後一次會面期間,騙徒把一份虛假商業合同交予女事主,聲稱用以協助她向銀行解釋,與收款公司有正當生意來往,以避過銀行的審查。合同上印有女事主名字,而目錄列有雙方需要遵守的條款及合約內容,亦印有傀儡銀行戶口資料,頁尾則印有女事主姓名及簽名。

  整個行騙過程在去年6月至今年3月期間發生,女事主共分14次轉賬共4600萬港元的保證金至合同上一個指定戶口,女事主不虞有詐,在騙徒教唆下欺騙母親,稱丈夫生意資金周轉出現問題,騙走部分款項,騙徒亦在女事主不知情下透過網上銀行轉走款項,總數約1900萬港元。

  圖騙事主丈夫終被揭發

  騙徒食知髓味,假冒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法官致電再要求女事主匯款,女事主表示已無錢可匯,於是騙徒轉向女事主的丈夫落手,指她涉及一宗案件,事主的丈夫覺得可疑,於本月3日報警揭發事件。女事主合共損失6500萬元,據悉當中損失款項包括母親的借款及女事主夫婦名下長沙灣物業的按揭貸款。警方調查顯示,涉案騙徒操普通話,與事主本不認識。至於騙徒是否在內地、涉及多少人、是否有其他受害人,則仍有待調查。

  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陸鴻基指出,騙徒近年利用疫情作為幌子,分別指稱事主曾到訪一些高危地區或被列為密切接觸者、參與走私抗疫物品、從內地偷運疫苗來港和在內地散播香港疫情有關的假消息作為行騙藉口,令受害人「輸晒啲積蓄,一鋪清袋」。他呼籲市民如接駁「+852」號碼的來電時,應小心慎防受騙。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