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下,家長對教養幼兒亦感到有壓力。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去年6月調查顯示,逾九成的K3家長在幫助子女升讀小一時感到壓力。其中,近85%受訪家長表示主要壓力來源是擔憂子女的學習進度,有53%的人擔心子女的行為問題。劉怡虹說,家長普遍認為小朋友的學習和自理能力不足夠,擔心孩子升讀小學後不會收拾書包、做功課等。不少家長又因為工作不能全程照顧孩子,對無從下手教導孩子感到十分無奈和焦慮。
宜多花時間與子女互動
疫情下,92.8%家長為幫助子女升小感到不同程度的壓力,98.7%家長希望得到更多有關子女升小一的支援,包括參觀小學、小學家長會、升小一的講座等。劉怡虹認為,除了學校支援,家長亦應自己在家幫助小朋友完善基本能力。比如規劃好的時間表,讓小朋友執行;學會放手讓他們自己收拾玩具,他們扭計要管教他們,而不是什麼都遷就小朋友。
劉怡虹建議,家長平時可以多花時間和孩子互動,通過讀書、玩遊戲訓練控制能力、專注力、記憶力等。教小朋友如何管理情緒,比如教他們什麼是合適的與人相處行為,不要對同齡人有攻擊性;教他們接納自己開心、悲傷、緊張等情緒。此外,家長要和小朋友多溝通,和他們多聊小學校園是什麼樣的,讓他們對學校有個正面的印象,孩子去小學時才不會害怕。
大公報記者 鍾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