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葉心弦報道:瀕危物種黑臉琵鷺是東亞地區特有的遷徙鳥類,通常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會來香港過冬。香港觀鳥會昨日公布《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2022》結果,發現全球黑臉琵鷺數量達6162隻,較去年增加940隻(上升18%),創紀錄新高。香港觀鳥會認為,黑臉琵鷺絕種危機按年遞減,有機會不被列為瀕危物種,有望脫「瀕」。
香港觀鳥會自1994年起,每年均會進行《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今年的普查在1月7日至1月9日完成,覆蓋全球約150個地點,包括香港和深圳之間的后海灣、內地、日本、台灣等。升幅主要來自台灣及日本,兩地分別增加22.1%及19.8%。
米埔及濕地公園均錄升幅
另外,在后海灣,即香港及深圳一帶棲息的黑臉琵鷺數量在連跌兩年後回升至369隻,較去年多33隻,佔全球黑臉琵鷺數目約6%。米埔自然保護區和香港濕地公園錄得的黑臉琵鷺總和亦有增加,兩處地方均實施生態環境管理,為黑臉琵鷺提供合適棲息地。
觀鳥會總監余日東表示,綜觀過去10年本港黑臉琵鷺數目維持在300至400多水平,反映本港環境質素僅屬維持平穩,未有改善。至於會否脫離瀕危物種行列,余日東指觀鳥會正與有關方面商討及評估,預計兩至三年後有結果。
據悉,全世界有六種琵鷺,香港有兩種,分別是黑臉琵鷺和白琵鷺。黑臉琵鷺是大型涉禽,身長約80厘米,站立時有逾半米。由於其身上長滿白色羽飾,鳥喙形狀獨特,成匙狀,又似琵琶,臉呈黑色,因而得名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僅在朝鮮半島西部小島以及中國遼寧省的長山列島等地方繁殖,在寒冬來臨之前,牠們會結伴一起飛往溫暖的南方過冬,其中包括香港。在冬季至初春,香港濕地公園會迎來一批黑臉琵鷺,到訪的旅客可以遠遠的看到牠們涉水而行,並不斷擺動頭部和在水中張開嘴部,一旦觸碰到獵物如魚、蝦和蟹類等,牠們便會迅速的合上嘴部,緊緊的抓住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