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專家認為長者接種率偏低,導致短期內大量長者離世。政府因此安排外展隊到安老院舍及「疫苗易」家居接種計劃為長者打針,積極提高接種率。
本港昨日再多223人感染新冠肺炎離世,第五波疫情累計死亡個案共5906宗,死亡率0.56%,以每百萬死亡人數計算,死亡率甚至已經遠遠超越英美韓等發達國家。
死亡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驟失至親的悲痛家庭,有家屬無法見摯親最後一面,離世至今三個星期,仍然無法瞻仰遺容。有專家分析,六成的死亡個案來自安老院舍,部分其實可以避免。\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送去醫院的10多位長者院友,最後可以平安回來的,只有四位!」在港島區一間安老院舍任職的龔姑娘憶述,第五波疫情爆發後,全院86位院友先後確診,但早前公立醫院迫滿患者,醫療體系崩潰,不少院友患病初期無法及時獲得治療,直至病情嚴重才被安排送往醫院救治,最終大部分人一去不返,「長者的命也是命,救不回真的很令人心痛!」
長者疫苗接種率偏低
悲傷的故事,還包括本月1日染疫過身、89歲的陳老先生。兒子陳先生表示,每日都看到更新的死亡數字,聽到對死亡個案的簡單匯報,反覆地說「死者普遍是長者、沒有打針、患有長期病」等,久而久之,令人感覺長者染疫過身,好像變得很正常,但又有多少人思考,相關死亡個案可以避免。
家屬:我爸爸本來唔使死
陳先生的父親過去一直小心防疫,上月底不幸中招,由確診到離世只是短短三日,陳氏一家過去多次諮詢醫生意見,應否接種新冠疫苗,得到的答案都是模棱兩可,「我爸爸本來唔使死,醫生沒有說應該打,或者不打,只是分析接種可能出現的問題,第五波疫情爆發時再問,答案也是叫家人自己決定。」
陳先生認為,若然其父已接種疫苗,或許不會過身,但認為生命應該值得尊重,應該要珍惜,而不是純粹一堆數字,「不應該覺得,純粹因為年紀大,或者你有沒有打針,死了是正常的。」陳氏一家當日無法見摯親最後一面,父親離世至今三個星期,仍然無法瞻仰遺容。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本港新冠肺炎死亡率高企,源於安老院舍爆發初期,無法分隔確診者,加上長者疫苗接種率偏低,導致短期內大量長者死亡,現時陸續有暫託中心投入運作,接收輕症長者病人,預期交叉感染的情況將會陸續減少,但由於醫院內仍有不少長者重症患者,相信未來一、兩星期,死亡數字仍然有機會維持百宗以上,隨後會陸續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