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元山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新的身份帶來新的責任、新的使命,要與各界別議員多討論、多溝通,集思廣益為香港社會做實事。
「從智庫到議事廳,很多工作是互聯互通、一脈相承的。」
「不同領域的經歷對我來說都有豐富的收穫,很多工作都是互聯互通、一脈相承的。」十多年前,擁有豐富海外金融從業經驗的黃元山,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香港,開始參與推動官商民合作的社會創新,2015年起在聚焦政策研究、政策倡議的智庫耕耘六載,去年年末報名參選立法會議員,於競爭激烈的選委會界別高票當選。
身為議會新人的他近日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新的身份帶來新的責任、新的使命,作為管治團隊的一員,要與各界別議員多討論、多溝通,集思廣益為香港社會做實事。\大公報記者 周 宇(文) 蕭 霖(圖)
就讀於何文田邨一間普通小學的黃元山,自幼勤奮用功,中二時考入聖保羅男女中學。中學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後獲得耶魯大學國際關係所東亞研究碩士學位。「我記得本科時學習成本效益的相關理論,通過計算社會資源的數量,分析出能夠產生多少社會效益。畢業後無論是在金融界發展,還是推動社會創新,很多時都是從現有資源、制度等出發,發現不足之處、問題所在,進而提供解決方案。」從理論到實踐,對經濟學的深入研究拓闊了黃元山的眼界,更對後來的職業發展產生影響。
思考「一國兩制」下建設香港
走出校園,黃元山開始在華爾街打拚,及後前往英國倫敦,入職多家國際金融機構,曾擔任瑞銀倫敦總部執行董事、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董事總經理等。四年美國大學和研究院的求學,三年紐約、五年倫敦的工作生活經歷,讓黃元山切實感受到,不同文化、思維的碰撞,資金的快速流通,這些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質和優勢,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能量。繁榮之外,他也看到了財富分配不均、貧富懸殊拉大的現實下,民眾沒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所潛藏的危機隱患。同樣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如何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發展好經濟、建設好特區,成了黃元山一直思考的課題。
2005年,黃元山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香港,繼續在亞太區熟悉的金融領域耕耘,並開始參與推動官商民合作的社會創新。2015年,黃元山加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牽頭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負責主管政策研究及政策倡議的工作。「董先生對國家、對香港的情懷,對市民的關心,他嚴謹的做事風格,急市民之所急的態度,很值得我們後輩去學習。」黃元山說,董建華經常在政策研究方向上提供建議,為大家釐清思路,「他的諄諄教誨大家都銘記在心,更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帶領團隊調研多方面社會議題
建基於基金會的優質資源,在黃元山的帶領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研究團隊,積極傾聽專家學者、商界領袖具戰略意義的建議,在金融貨幣、土地房屋、醫療衞生、文化創意等領域展開全方位調研並推出詳實的研究報告,希望為香港解決好深層次矛盾問題、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貢獻智庫力量,例如要盡快解決住屋問題,讓市民住得有尊嚴。六年間,在不斷向各持份者解說、與立法會議員交流、同政府官員溝通的過程中,黃元山持續思考如何讓紓民困的構思更廣泛地表達,帶動更多群體為特區建設出謀劃策。
去年年末,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拉開序幕,黃元山報名參選,更在競爭激烈的選委會界別高票當選。「從智庫到議事廳,很多工作是互聯互通、一脈相承的。基於研究工作中收集的大量客觀數據、各持份者的心聲,當開會討論議案、質詢官員時,便能夠更精準地提出當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相信帶出的思路也會更有針對性。」身為議會新人,黃元山表示,新的身份帶來新的責任、新的使命,今後會與來自不同界別的議員多溝通,為香港社會做實事。
黃元山個人資料
學歷及專業資格:
•香港大學公共行政學博士
•美國耶魯大學國際關係所東亞研究碩士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學士
職業 :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
資料來源:立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