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OBS民調系統,主要為推動美式政治而設,其實是美國對外滲透的工具。OBS是由所謂「國際預算促進會」(International Budget Partnership,簡稱IBP)提倡,IBP附屬美國公共政策智庫「預算和政策重點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簡稱CBPP),CBPP創辦人帕羅特(Sharon Parrott)是美國總統卡特的政治任命官員。
根據IBP的2020年年報資料,機構幕後捐款者有美國國務院、英國外交部、歐洲聯盟委員會等官方機構外,其他的大水喉都是美國民主黨的金主,包括策動顏色革命的「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undations)、ebay創辦人皮埃爾成立的Luminate、美國國防部門CIA白手套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以及培訓反政府傀儡青年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等。
OBS是泛政治化戰略工具
IBP官網資料聲稱,OBS已被世界多國學者用以研究140個國家的預算開放。珠海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直指,OBS這類不可靠的民意調查,被大學界的政治學、行政學廣泛使用,成為研究出版的熱點,鋪天蓋地鼓吹的美式民主,正是美國的泛政治化戰略和冷戰工具。
陳文鴻指出,早於約十年前起,美國愈來愈多資助出版學術論文,以此利誘外國學者成為美國代言人,滲透學術界,培育親美學者,特別是針對中國人文社科課程,設法滲透美式價值,扭曲及貶低中國價值觀。「香港學者用政府錢做完研究,學者有權將研究結果撰寫多篇論文交由不同出版社發行,其他學者相互引用之下,漸漸造成所謂的有國際影響力,慢慢影響香港政治學學者相信OBS那一套,蠶食學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