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教育線上/港大研AI機械人裁縫 革新製衣業

時間:2021-11-16 04:27:07來源:大公报

  圖:「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旨在研發出新一代的微流控科技、低成本的儀器技術以及精準醫學技術。

  由InnoHK計劃撥款資助、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分別與日本東北大學和哈佛大學SEAS合作建立的「創新製衣技術研發中心」及「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計劃透過人工智能(AI)和機械人,強化製衣業的生產自動化進程,以及研發出新一代低成本生物醫學儀器。負責人希望新技術能盡快申請專利,與廠家一起合作革新製衣過程,同時創造就業機會。\大公報記者 徐網

  香港製衣業目前面臨勞動力短缺及消費行為轉變的重大挑戰。消費者期望能夠以低價定製服飾,但傳統製衣業多用於量產,定製衣物費用較高。因此,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與日本東北大學共建「創新製衣技術研發中心」,希望透過AI和機械人技術令成衣定製更靈活、快速、高效,減少生產浪費的同時又提高收益,實現人機交互。

  實現全自動化縫紉技術

  創新製衣技術研發中心總監田之楠表示,現有的機械人系統在識別及處理布料等柔軟、易變形的物料有一定困難。因此中心希望研發可實現全自動化2D和3D縫紉技術,可自行處理防皺、防水問題,能和人類和諧合作的機械人,「我們希望將來製作出機械人裁縫」。

  首席運營官吳海鵬說:「我們計劃利用AI來實現布料建模,令機械人自行編定下一步程序。」每塊布料都有無數小網格,以前製衣是用電腦技術反覆測試該布料變形的特性,需花大量時間。而透過AI取得網格的具體數據後,機械人就能自行判斷布料的特性,從而作出下一次變形。同時,AI也會在該過程中學習如何應對不同材質布料的變形形式。

  中心副總監小菅一弘表示,希望新研發的技術能盡快申請專利,並與廠家一起合作,革新製衣過程。同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工人去做更加複雜、有創意的工作。由於目前適用的器械價格高昂,中心亦希望將來能自己研發器械,降低成本。

  另外一個實驗室「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由港大工程學院與哈佛大學SEAS攜手共建,旨在研發出新一代的微流控科技、低成本的儀器技術以及精準醫學技術。該中心目前有四大研究方向,包括費用相宜的疾病篩查測試技術;微流控技術;發展新生物材料幫助細胞釋放,對醫治癌症的藥物進行系統性篩查,從而增加治療精準性;以及優化醫療設備,增設先進醫療配件。其中,每個大方向下約有四至七個小項目,整體共約20個具體項目。

  微流控科技提高檢測敏感度

  中心總監岑浩璋說,人體的血管、毛細淋巴管較小,較難檢測濃度,而微流控科技能提高檢測敏感度,令檢測更方便。「就像檢測一杯顏料水中的顏料濃度,直接測試整杯水難度較大,而將其分解成100至1000萬顆液滴,便能清楚度量。」目前中心已和病毒專家合作,希望能將該技術產業化,滿足臨床中重複使用、大規模生產的需求。

  港大機械工程系博士陳國樑表示,針對第四個大方向,即優化醫療設備,目前已投入有關傳感器的研究,即能透過度量口水、汗液、心跳來檢查身體狀況。比如,目前測糖尿病皆用針頭進行抽入式測驗,有細菌感染的風險,若能透過口水測量血糖分量,會更安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