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交通問題探究❽/香港仔隧道塞爆 新樓落成恐惡化

時間:2021-10-21 04:28:02來源:大公报

  圖:繁忙時段經香港仔隧道往灣仔或九龍方向的塞車問題極為嚴重,往往需要花上逾30分鐘才能正常行車。

  香港交通擠塞問題困擾市民多年,《大公報》連日以專題探討本港交通擠塞問題,引起廣泛關注。近日《大公報》再接獲讀者投訴,指由南區經香港仔隧道出灣仔或接駁紅隧的塞車問題極為嚴重,每逢繁忙時間,單單過隧道出灣仔就要花上逾30分鐘。有駕駛者憂慮黃竹坑站上蓋多個大型屋苑落成啟用,會令現時香港仔隧道擠塞情況更嚴重,希望當局推出「貼地」的政策,紓緩塞車問題。

  運輸署回覆表示,一直密切監察上述路口的交通情況,並按實際交通情況分配行車燈號予各方向的車輛,以平衡車輛及行人的需要,並在鴨脷洲大橋及黃竹坑道安裝了行車時間顯示器,提供利用不同路線前往灣仔的預計行車時間。\大公報記者 黃浩輝(文) 突發組(圖)

  《大公報》早前報道中灣繞道導致塞車的「死亡交叉位」,以及內告士打道上堅拿道西天橋「樽頸」位嚴重塞車問題後,引發不少司機共鳴,《大公報》再接獲讀者投訴,指由南區經香港仔隧道往灣仔或九龍方向的塞車問題極為嚴重,每逢繁忙時間,車輛往往需要花上逾30分鐘才能暢通行車,使駕駛者和乘客難以預算交通時間。

  下游勁塞 車龍排到入隧道

  大公報記者連日在繁忙時間駕車實地了解,由黃竹坑港鐵站出發途經黃竹坑道進入香港仔隧道往九龍方向,未進入香港仔隧道時,道路已開始繁忙,繳付了隧道車費後,左邊隧道入口往灣仔方向已擠塞,右邊隧道入口往九龍或北角方向更嚴重擠塞,雖然隧道的速度指示牌標示70公里車速,但進入隧道後往往需要停車或慢駛,車速只能得10公里內,行完整條隧道往往需時10分鐘,以為出了隧道後可以迅速駕駛,但在左邊線天橋落斜出口,前往黃泥涌道、跑馬地及皇后大道東交匯處附近的路段,每逢繁忙時間,車輛往往需要花上10至15分鐘才能通過。至於右邊前往北角方向或往九龍海底隧道,亦需要花上15至20分鐘才能通過,使乘客難以預算交通時間。

  關於香港仔隧道塞車問題,運輸署回覆《大公報》查詢時表示,根據署方觀察,由於受下游一帶道路(包括連接紅隧的堅拿道天橋的擠塞情況)的影響,上述路口於繁忙時段在皇后大道東的車龍長約450米至堅尼地道交界;而黃泥涌道的車龍則長約550米至近跑馬地馬場公眾席入口位置。

  運輸署:按實際情況分配燈號

  署方指出,一直密切監察上述路口的交通情況,並按實際交通情況分配行車燈號予各方向的車輛,以平衡車輛及行人的需要。並在鴨脷洲大橋及黃竹坑道安裝了行車時間顯示器,提供利用不同路線前往灣仔的預計行車時間,以方便駕駛人士及早預計行車時間和選定適合的路線,市民亦可透過「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獲取相關資訊。

  因應黃竹坑站上蓋發展大型屋苑,港鐵公司已進行交通影響評估,提出相關改善交通措施,包括改善車輛入口設計和提升附近路口的車容量等,以配合其發展。署方指審視有關評估報告後,認為在實施相關改善交通措施後,發展項目不會對附近公共道路網絡帶來不可承受的交通影響。

  另外,運輸署於2019年7月展開「擠塞徵費」研究,全面檢討並重新制訂所有政府收費隧道的收費水平,包括紅隧。「擠塞徵費」是按交通管理的需要,可於同日不同時段適度增減車輛收費以調節交通流量,紓緩繁忙時段的交通擠塞。同時,政府亦正積極在各隧道推展不停車繳費系統,讓駕駛人士可更便捷地以繳費貼遙距繳付隧道費,避免因車輛須在收費亭停車或減慢車速以人手繳費而導致阻礙交通的情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