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妍之有理/阿貓阿狗的記者證\屈穎妍

時間:2021-09-19 04:25:59來源:大公报

  廣東話有句俚語:「一時唔偷雞就做保長」,意思是:一個經常做壞事的人,忽然有次沒做壞事,就四處指指點點說別人犯錯。

  聽警隊一哥蕭澤頤說:「記協倡議人人可以做記者」,記協主席陳朗昇立即跳出來反駁:「警隊帶頭散播假訊息、假新聞」,我立即想起這句俚語。

  不是嗎?說到傳播假新聞,記協、黃媒這幾年認了第二沒人敢認第一,新屋嶺強姦夢、沙嶺亂葬崗、831太子站運屍車、維港飄浮的二千死屍……哪一宗假新聞沒有記協、黃媒的推波助瀾?

  倡議一種行為,未必一定要直白說出來。正如賊人打劫你,未必一定要對你說:「打劫」,拿把刀要挾「舉高手,把錢通通拿出來」,這行為,難道就不是打劫嗎?這賊人會因為「我沒說過打劫二字」而脫罪嗎?

  所以,記協主席陳朗昇不斷執著於「我們沒說過人人可以做記者」,所以你這樣說是「散播假訊息」,此論述根本站不住腳。

  也許你陳朗昇沒公開說過「人人可以做記者」這句話,但記協人人都派記者證,不就是倡議阿貓阿狗都可以做記者的風氣嗎?

  大學新聞系學生只要交20元入會費,就可成為記協會員,就可領個記者證到處橫衝直撞,這就是陳朗昇主席口中所謂的「專業」。

  一哥說的沒錯,當人人可以做記者,即是記者這行業沒門檻、沒標準、沒訓練、沒監察,一言以蔽之,就是不專業。

  記協主席陳朗昇惡言反擊:「我睇唔到一個冇受過新聞專業訓練的紀律部隊武夫,可以這樣評價我們的專業。」

  我倒想問:香港的記者入行前又受過什麼「專業訓練」?

  來自大學新聞系的記者,算是有點學術基礎,但做記者不一定要唸新聞系,有地理系的、心理系的、數學系的、或者什麼系都沒有、只得13歲的,他們一上場就採訪,請問,這些人何來「專業訓練」?

  反而,普通一個警員,個個都經歷27星期在警察訓練學院的留宿訓練,包括:法例、警務程序、警政社會學、警政心理學、步操、體能、戰術、槍械和實戰訓練;而警務督察更嚴格,人人都要經歷9個月留宿訓練,學習領導才能、指揮及控制、人力資源管理、法例、刑事司法、警務程序、警政社會學、警政心理學、步操、體能、戰術及武力的運用。

  對比之下,做記者都是零訓練,香港沒有「記者訓練學院」,大家一返工就拿個相機甚至手機採訪去,誰專業?誰良莠不齊?大眾自有公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