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睇真啲❶/劍擊 格鬥芭蕾

時間:2021-08-01 04:23:54來源:大公报

  「對手都是世界冠軍,落後時,我告訴自己,沒理由因為發脾氣而輸掉……我會一劍一劍追上。」張家朗,香港的金牌傳奇。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家朗與香港運動員向大家展示什麼是奧運精神:跌倒、起身、繼續向前!

  劍手英姿颯颯在賽道上短兵相接的畫面近日「圈粉」無數,然而,這項運動的賽規和「秘技」,大家又知道多少?張家朗、蔡俊彥、張小倫及吳諾弘今日將出戰男子花劍團體賽,「『體』真啲」系列第一集,率先介紹劍擊運動,讓大家邊睇邊學,為香港隊打氣!

  「紳士運動」歷史悠久

  劍擊運動歷史悠久,源於古時的歐洲,由士兵接受的劍術訓練演變而來。根據文獻,首部有關劍擊技術的著作由西班牙人撰寫,故西班牙被視為現代劍擊運動的發祥地。在14世紀末,劍擊隨着西班牙的軍事拓展,流傳至歐洲各地。到19世紀後期,世界各地紛紛成立劍擊協會。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舉行,劍擊已是比賽項目之一。女子個人花劍則在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開始成為比賽項目。

  基本裝備:

  面罩

  手套

  劍:花劍、重劍、佩劍

  長襪

  鞋

  劍種類:

  花劍:源於意大利,劍身富彈性,長方形刃,全長約110厘米,劍身長為90厘米,重500克。

  重劍:源於法國武士決鬥時用的武器,全長約110厘米,劍身長90厘米,重770克。

  佩劍:源於匈牙利騎兵隊所使用的武器,全約長105厘米,劍身長不超過88厘米,重500克。

  攻擊得分位置

  花劍:以劍尖攻擊對方頸部以下至大腿以上的部分及背部取分。花劍比賽中若雙方同時擊中對手,擁有攻擊優先權的一方,即先出劍攻擊而擊中者得分。

  重劍:只有劍尖擊中有效,劍身橫擊無效。擊中有效部位包括全身即:軀幹、腿腳、手、臂以及頭盔。

  佩劍:佩劍可刺可劈,只要擊中對方腰以上任何位置便可得分。

  弓步前刺:

  預備──實戰姿勢

  後手:協助身體保持平衡,可自然擺放

  上身:保持挺直

  前手:劍指向對方

  雙腿:微屈,重心輕微下沉

  後腳:蹬腿把身體推向前

  後腳掌:腳尖指向側面

  前腳掌:腳尖指向前方

  出擊──弓步前刺

  前手:手臂伸直,把劍尖刺在對手身上

  前腳:提起腳尖,向前踏步。腳跟先着地,前腳掌着地後重心穩定地移至前腳

小腿和地面約成90度,把向前衝的身體煞停

  賽道:

  賽道總長:14米

  賽道闊:闊1.5-2米

  底線:運動員雙腳不得越過劍道的底線,否則會被「罰一劍」,即對方得一分。

  警告線:警告區可使用不同顏色加以區別,以提醒運動員警告區位置。

  預備線:比賽開始時,運動員應各自站在預備線,身後5米的劍道是其活動空間。

  裁判器:

  綠燈或紅燈:刺中有效部位會亮彩燈(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選手)。

  白燈:刺中無效部位。 黃燈:劍的不絕緣部分接觸到導電背心。

  比賽規則:

  劍擊個人賽:

  先以小組循環形式作比賽,小組中有五至七個劍手,他們要在3分鐘內先取得5分為勝。其後會按名次進行直接淘汰賽,每場賽事分三局進行,每局3分鐘,局間有1分鐘休息時間。其中一名劍手先擊中對手15劍,或者於比賽時間內擊中對手較多次數便獲勝。比賽時間結束時,如果出現雙方平分,比賽會加時1分鐘,並採用「即時死亡賽制」,即最先擊中對手的一方為之獲勝。

  劍擊團隊賽:

  採用直接淘汰賽制來決定勝負。對賽的每隊由3位主要劍手組成,另加1位後備劍手。每場比賽以每局3分鐘及5劍為限,一共九局。三位主要劍手輪流比賽,先取得45分的隊伍為勝。

  話你知

  Q:什麼是「進攻權」?

  A:花劍規則中有一項「進攻權」,運動員要先發動攻勢才有權得分,而被攻擊者須先做出有效抵擋動作後,再進攻擊中對手才算有效得分。若雙方同時進攻,並同時擊中(或一方擊中)無效部位,不作判決,比賽繼續。

  Q:怎樣取得「進攻權」?

  A:第一,主動接觸對方的劍。第二,利用劍擊步法上前,當對方後退、停止不動時,你主動上前的話,裁判就會視為你有劍擊進攻權。第三,對方有進攻權時的攻擊打空。

  Q:電動劍尖要受壓多少才會產生信號?

  A:花劍:只准用劍尖刺對方的有效部位,而電動劍尖必須有超過500克的壓力,才能使裁判器亮燈。重劍:電動劍尖要有大於750克壓力,裁判器才會顯示信號。

  Q:比賽一日,隨時「移動」了10km?

  A:劍擊比賽中有所謂「距離規律」。男子花劍和男子重劍運動員的單場淘汰賽移動距離均在900米以上,如果加上準備活動、小組賽、淘汰賽,以及比賽間隙的移動,以五場淘汰賽計算,男子花劍和男子重劍選手全天比賽的移動距離將在8km以上,個別劍手甚至達到10km。

  運動員的一個鐘、一分鐘、一秒鐘

  爭先賽衝刺一刻:「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於2019年的世錦爭先賽決賽中,最後200米時速高達64.8公里。

  弓步來回訓練(劍擊運動員不可或缺的訓練):「劍神193」張家朗,每分鐘可弓步來回30次。

  「搖帆」(滑浪風帆運動員搖帆以控制速度、方向等):「風之子」鄭俊樑,每分鐘搖帆80次。

  「抽牆」練習(對着牆壁打球,保持反應和球感):港羽毛球「一哥」伍家朗,每分鐘可「抽牆」90板。

  顛球練習(亦即托擊球練習,方法是用球拍連續向空中擊球,提高控球能力、反應速度以及身體的協調性):港乒乓球「一姐」杜凱琹,每分鐘可「顛球」70下。

  「李世光跳」(跳馬項目中高難度動作):「跳馬王子」石偉雄,由助跑、起跳、翻滾到落地,約6秒完成。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