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舊屋邨重建❸/

時間:2021-07-24 04:23:33來源:大公报

  香港要告別劏房,就需要建大量公屋,解決方案必須有破格新思維。有研究顯示,重建老舊公屋可增建近14萬個單位,但尋覓新地安置受重建影響居民則成為最大難題。

  公屋聯會倡議房屋委員會與房屋協會可探討「換地」,打破兩機構的藩籬,例如把握啟德撥地機遇,對樂民新村、真善美村、馬頭圍邨三個高齡公屋實行一地建樓,一地搬遷的循環方案,加快重建。\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

  公屋聯會早前就房委會、房協的15個舊屋邨重建展開研究,目前已完成南山邨、梨木樹(二)邨、富山邨、模範邨及健康村的重建研究,提出三個重建方案,包括以舊邨附近的新建公屋項目作為首批安置原址居民的資源;配合拆卸現有設施,如梨木樹(二)邨附近的食水配水庫搬遷,騰出用地建屋,協助安置受重建影響的住戶。

  較為創新的是「換地」方式,讓房委會、房協打破「各自為政」的固有思維。身兼房委會委員的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稱,要覓地必須破格,舉例在土瓜灣區,房協轄下的真善美村、樂民新村已落實重建,並獲政府批出啟德地皮安置居民,而在同區屬房委會轄下的馬頭圍邨,樓齡已經近60年,仍未有重建計劃。

  把握啟德機遇 開展三邨重建

  招國偉稱,房協在啟德地皮興建的公屋落成後,將用於遷置真善美村的住戶,真善美村重建後興建的公屋,便可讓樂民新村的住戶遷往入住,而樂民新村清拆重建後,可用於接收房委會轄下馬頭圍邨的住戶,透過「車輪轉」方式加快舊邨重建。

  他認為,政府可協調房委會與房協磋商有關安排,並由政府另撥土地給最終搬遷的重建機構,既能啟動重建,房委會和房協也沒減少土地量。公屋聯會認為,這個重建模式可套用於在北角、分別屬於房協和房委會轄下的健康村及模範邨。

  模範邨居民莫先生說,該邨樓齡已近60年,去年剛完成翻新工程,但樓內仍難掩破舊,而且大廈沒有電梯,年邁父母每天要步行上落六層樓高,頗為困難。他支持清拆重建模範邨,但希望獲安排原區安置。

  公屋聯會支持開發郊野邊陲 

  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表示,舊邨重建會於短期影響公屋輪候時間,但形容只是「短痛」,由於舊屋邨未用盡地積比率,重建可增加居住人口。

  文裕明又稱,該會支持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作房屋用途,因為部分地皮毗鄰市區,交通方便,政府可為發展補償用地,平衡發展及保育。如能善用開發3%至5%郊野公園邊陲土地,人均居住面積可增加50%。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