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心繫家國/九旬伯伯:期待「神十二」航天員來港

時間:2021-06-28 04:23:34來源:大公報


 
圖:展覽中最吸引人的當然是珍貴的月壤樣本,不論是大人或小朋友,都忙着用手機拍攝。

   「我特意在展覽開幕第一天就趕過去,就是為了親眼看看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在「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首日,年近九旬的劉陽修老先生在閉館之際匆匆趕到展館,職員決定繼續為他導賞講解,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劉陽修昨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很快,這令他倍感自豪,後人應該銘記中國科學家的貢獻。他又表示,期待着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來港。\大公報記者 義昊(文) 凱楊、賀仁(圖)

   「我為民族強大感到自豪」

  劉陽修今年已89歲高齡,昨天特意一個人搭車由新蒲崗家中前往灣仔會展中心,去參觀由嫦娥五號帶來的月壤。展覽現場,月壤被密封在一個透明的「水晶球」中,在燈光下,放在稜台裝置上低速旋轉。在場的工作人員向他介紹了採樣過程及月壤的獨特之處,這令他倍感震撼。「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很快,目前可以說在世界上領先。作為中國人,我為民族的強大而感到自豪!」

  同時令劉陽修感到驚喜的是,這次展覽中不僅展示了月壤及嫦娥五號的一些設備,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篇幅介紹了錢學森、錢三強等在中國航天史上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新中國發展航天事業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些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們卻自願放棄了在歐美的優厚待遇,毅然決然回到了祖國,甚至有不少人在研發的過程中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應當被後人所銘記。」

  「切身體會香港對航天貢獻」

  「這樣的活動對於香港非常重要,希望今後可以經常舉辦這樣的活動。」劉陽修指出,香港有獨特的歷史發展脈絡,導致市民更加關心經濟、生活品質等物質方面的享受,而忽視了精神層面的提升。是次展覽還展出了由香港理工大學科研團隊參與研發的表取採樣裝置,他認為能讓市民在了解國家成就的同時,更切身體會到香港在這一方面作出的貢獻,對於樹立市民的家國情懷至關重要。

  劉陽修1952年被選送到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正是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一個國家的現代化,與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而他在196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計劃局工作後,便更加關注國家在軍事、航天等方面的科技發展與成就。他最期待的就是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的來港安排,「到時如果可以,我一定會去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