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大公報119年大事回顧

時間:2021-06-18 04:23:47來源:大公報

  圖: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祖國,《大公報》當天正版印數達三百萬份,詳盡記錄了回歸盛況。

  初創時期

  •1902年6月17日,《大公報》在天津法租界創刊。英斂之提出「開風氣、牖民智,挹彼歐西學術,啟我同胞聰明」的宗旨,並為報名釋義:「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

  •1919年初,時任經理兼總編輯胡政之親赴採訪巴黎和會,成為唯一進入現場的中國記者,開創中國記者採訪報道國際重大會議之先河。

  •1926年9月1日,新記《大公報》在天津日租界創刊,提出了「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著名的「四不」辦報方針。吳鼎昌任社長,胡政之任經理兼副總編輯,張季鸞任總編輯兼副經理。

  抗戰時期

  •《大公報》六次遷館,輾轉天津、上海、漢口、重慶、桂林和香港,絕不在日寇鐵蹄下出版一天。總經理胡政之說,「我們要吃下砒霜,毒死老虎,以報國仇」。

  •1941年5月15日,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將年度「最佳新聞服務獎」頒授予堅持抗戰的《大公報》。這是《大公報》代表戰時的中國新聞界獲得的一份極其珍貴的榮譽,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獲此殊榮的中文媒體。

  •1945年8月至9月,重慶談判舉行。作為最早提出蔣、毛會晤建議和最先得知重慶談判消息的新聞媒體,《大公報》對此進行了翔實客觀的報道。

  •時任《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在李子壩報館設宴招待中共代表團。結束時,毛澤東為《大公報》職工題寫了「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

  •1948年3月15日,香港《大公報》正式復刊,保住了《大公報》的文脈,使其在香港綿延至今,成為世界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

  新中國成立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大公報》頂住港英政府壓力,熱情宣傳內地建設成就,傳遞新中國的聲音。

  •1978年12月,萬眾矚目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大公報》在頭版頭條刊發消息,圖文並茂地記錄此次中共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期間,《大公報》率先披露了不少獨家消息。

  香港回歸

  •1982年6月15日,鄧小平在京會見時任《大公報》社長費彝民等港澳人士,首次透露於一九九七年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決定,並暢談了「一國兩制」的構想。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祖國。《大公報》當天先後出版四次「號外」。正版更出紙71張共284版,印數達三百萬份,詳盡記錄了普天同慶的回歸盛況。

  •2016年,大公報和香港文匯報組建為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努力傳承發揚優良辦報傳統,不忘初心,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奮力為落實「一國兩制」和香港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愛國愛港 撥亂反正

  •近年,《大公報》立足香港,扛起愛國愛港媒體的使命和責任,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地與亂港勢力進行堅決鬥爭。在香港社會撥亂反正的過程中,堅守愛國愛港優良傳統矢誌不渝,銳意開拓,在新形勢下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拓展延伸傳統主流媒體的品牌價值和內容優勢,並舉辦多項青少年活動,強化港人港青家國認同和文化認同。以貼地貼心的報道,關注基層民生,擴大了新聞報道覆蓋面和傳播力影響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