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沙頭角抗戰文物徑六站點

時間:2021-05-14 04:23:45來源:大公報

第一站羅家大屋

  沙頭角石涌凹羅家大屋是「香港抗日第一家」羅氏族人的祖屋,由巴拿馬華僑羅奕輝於1930年興建。日佔時期,它是港九大隊的活動基地及交通站,是本地現存少數能見證香港抗戰歷程的建築物,大屋附近一帶亦是港九大隊沙頭角中隊和海上中隊主要的活動地區,目前已改建為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

第二站南涌羅屋村

  1941年12月10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手槍隊進駐南涌羅屋村,並以羅屋為立足點,積極開展抗日及剿匪活動。南涌羅屋村為客家雜姓村落,不僅是羅氏族人的原居地,更是南涌人民聯防隊的成立地。

第三站老龍田宴臺山

  「三三事件」發生地,1943年3月3日下午,日軍出動近百人到沙頭角一帶突擊掃蕩,包圍港九大隊政訓室在老龍田宴臺山的駐地,游擊隊與其展開激戰,多位戰士犧牲。事件中,曾福、邱國璋、符志光三人在激戰中以身殉國;彭泰農、陳冠時、陳坤賢等受傷被俘,後被殺害,慘烈犧牲。

第四站鹿頸村

  新界首個抗日民主鄉政權的成立地。1945年初,在羅汝澄及陳海等人的推動下,沙頭角地區內南涌、鹿頸等12條村組成新界首個民主聯合鄉政府,極配合游擊隊的工作,不單組織民兵站崗放哨,建立交通站和情報網,以及採購糧食及添置被服等後勤工作。

第五站烏蛟騰烈士紀念園

  在港九大隊的影響下,烏蛟騰全村500多人中,九成都參與了抗日群眾組織,協助宣傳發動群眾抗日、增加生產、維持治安、為部隊提供情報、送信及運輸等。村內有39位青年更直接投身於游擊隊,英勇殺敵。

第六站烏蛟騰村

  1943年2月下旬,中共廣東省臨委和東江軍政委員會曾於烏蛟騰村上下苗田附近的山坡舉行會議,以總結東江和珠江三角洲敵後抗日游擊戰的經驗教訓,並部署日後的工作。該會議史稱「烏蛟騰會議」,是東江縱隊發展史上一場意義重大的會議。

資料來源:香港嶺南大學《香港抗戰遺址——沙頭角抗戰文物徑計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