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英政府推出制水措施,嚴重時四日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小時。\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馮錫雄報道:香港淡水資源缺乏,歷史上多次發生水荒,以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次最為嚴重,持續長達九個月,港英政府推出制水措施,最初是隔日供水,最惡劣時四日才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小時,當日最常見街上出現「水桶陣」,單位住戶高呼:「樓下閂水喉呀!」
一九六二年底,香港出現自一八八四年有氣象紀錄以來最嚴重的乾旱,並一直持續到一九六三年,長達九個月沒有下過雨,特大乾旱導致新界農田龜裂,山澗水斷流,水塘存水枯竭,全港水塘的存水量一度僅夠四十三天使用,水務局實施逐級制水。
當時,全港三百五十萬人口,不論營商或打工,生活秩序全被打亂,境況苦不堪言,市民為儲備足夠的用水,備有大水缸和大水桶,甚至放棄上班和上學,舉家總動員出動到街喉取水,街上經常出現長長的「水桶陣」。
祖國援助 珠江水供港解困
當日住在新式樓宇的居民,大廈雖然設有自來水,但不代表可以安枕無憂,當全幢大廈同時取水時,水壓下降,高層住戶的水龍頭,只流出涓滴,居民唯有從天井向樓下大喊:「樓下閂水喉呀!」市民因此經常發生衝突,輕則口角,重則動武,流血糾紛無日無之,社會極不和諧。
就在香港市民遭遇缺水危機之際,祖國及時伸出援手,先是接受港英政府請求,同意派船到珠江口免費取用淡水,以「遠水解近渴」之法,緩解燃眉之急。據統計,從一九六三年六月至一九六四年三月間,香港派船往珠江運水的輪船共約一千一百艘次,為香港運送淡水三十多億加侖。
一九六五年,總理周恩來拍板,興建全國最大的跨流域大型調水工程──東深供水工程,徹底解決香港的缺水問題,保障香港的長期繁榮,全港市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