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馮錫雄報道:全港超過九萬個劏房單位,涉及約21萬人居住。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將於下周向政府提交報告,據了解,小組建議訂立標準劏房租約,傾向設兩年「死約」、兩年「生約」,續租時限制加幅15%上限,但對於坊間不少關注團體提出設立的「起始租金」(即規管新租約租金),由於落實有困難,報告未有着墨。
團體「深水埗劏房媽媽互助聯會」上月以問卷方式,訪問130名住在深水埗劏房的母親,受訪者的租金佔家庭入息的一半。調查結果發現,98.5%受訪者入不敷支,導致壓力大增;77.7%受訪者為節省開支而減少社交活動;76.9%認為無法滿足孩子各種合理需要,因而感到內疚。
劏房媽媽李小姐表示,居於不足100平方呎單位,因地方狹窄,衞生環境差,煮飯時油煙臭味瀰漫,又擔心子女會燙傷,煮好的餸菜也被迫放在地上,孩子被迫長期留在床上吃飯和玩耍。
政府去年四月成立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預料本月31日提交報告,內容環繞應否實施租務管制,及其他可考慮的替代方案提供意見。據了解,小組本周三(24日)再開會,為報告訂立最終方案,包括建議政府就劏房訂出標準指引,只要有房間出租的單位,也要納入規管範圍,傾向規定業主收取各劏房戶的水費或電費的總數,不能高於整個單位的水費單或電費單,打擊業主濫收費用。
未訂立「起始租金」
小組同時建議,訂立標準劏房租約,傾向設兩年「死約」、兩年「生約」;續租時,建議限制加幅,參考市場有關租金的統計數據或通脹率等指標作掛鈎,並設15%上限,減輕劏房戶的租金負擔。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要求,為劏房設立租務管制,同時訂立「起始租金」,以單位差餉租值150%為上限,確保租金維持合理水平,平衡業主和租客的議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