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醫健事/貧血病人食藥打針 補鐵自救

時間:2021-01-25 04:23:35來源:大公報

  圖:新冠疫情下少了市民捐血,令本港血庫存量下跌。圖為疫情前市民踴躍捐血情況。

  病人患慢性疾病導致缺鐵性貧血,過往常會直接輸血,不過輸血本身有一定風險,加上疫下少了人捐血,令本港血庫存量下跌,公立醫院只好「慳住用」。新界東醫院聯網近年推行「病人血液管理」初見成效,引入新一代藥物,透過食鐵丸、打鐵針等代替方法,有助病人身體自行造血,期望既減少不必要輸血,同時改善病人的治療效果。\大公報記者 胡家俊

  撇除輸血仍是用作緊急救命的重要治療,新界東醫院聯網病人血液管理及輸血委員會主席王紹明醫生表示,對於不少慢性貧血病人而言,其實「輸血只是代替品,等如病人唔夠血,我借啲畀你啦。」然而輸血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療效更佳 且幫到更多人

  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造成貧血的原因,常因慢性失血,令體內鐵質流失,不少腸胃道病人都有此情況。承接世衞約十年前提倡「病人血液管理」概念,王紹明念及能否先針對性醫好病人貧血的原因,繼而讓病人「補藥」以助骨髓自製血液,治療效果更佳,「咁樣可能更加幫到病人,甚至慳到血,幫到更多病人。」

  王紹明指出,威爾斯親王醫院於2018年引入新配方鐵丸、鐵針等新一代藥物後,病人注射鐵針,劑量可增多至1000毫克,半小時已注輸完畢,劑量相當於「病人身體可自己製造五包血,好過輸五包」。病人亦可先注射一兩包血,待情況穩定再補鐵針,過三、五日可見效。

  而院方引入新藥後處理貧血病人初見成效,包括婦科病人所用血製品下跌超過一半、接受大腸切除手術接受補藥後仍嚴重貧血的病人下跌四成等等。

  王紹明亦明白,可能有病人輸完一包血,會覺得即刻「精神咗」。但他指出,鐵丸、鐵針的風險較輸血小,期望病人明瞭「貧血唔一定輸血至救到命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