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大研究團隊(左起)博士生李威、王立秋教授和唐欣博士成功研發出嶄新的流體操控技術
【大公報訊】記者王麗報道: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研究人員研發出嶄新的流體操控技術,利用光束遙控各種微液滴,應用於病理測試,可避免一線醫務人員與感染性流體直接接觸,有助降低他們在大流行病中測試病毒或細菌的感染風險。
減醫護受感染風險
這一新技術由港大機械工程系博士生李威、博士後研究員唐欣和講座教授王立秋共同研發,研發成果具潛力應用在病理診斷與醫學研究、化學合成和藥物研發等方面,技術已在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發表。相比傳統利用電極、磁力等作為操控手段,團隊創新地利用光操控液滴,更簡單方便、精準度更高。液滴滴在團隊研發的光感熱電平台上,可按光源作分散、融合和移動等不同形式操控。
王立秋教授說,檢測傳染性疾病有很高的風險,如伊波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樣本可輕易滲入皮膚並感染醫務人員。但利用新型流體操控器,醫務人員可以透過光束以非接觸方式遠程執行流體操作,流體操控器上不會殘留任何流體,從而降低感染和致病微生物泄露的風險,減少生物毒性廢物的產生。
王立秋解釋說,流體操控器上層是納米結構表面,所有類型的流體樣本包括血液、唾液、汗液、尿液、酒精、矽油等都被懸浮在納米結構之上。該流體操控器可操控的液滴大至1000微升,小至0.001微升(1納升),後者相當於一隻蚊子一次吸取的血液量的五千分之一,相比現有的電控技術只可做到的1微升,細1000倍。
研究團隊期望將新技術廣泛應用於精細化工,藥物發現和單細胞分析等不同領域,計劃把操控器結合人工智能(AI)系統,自動執行病理診斷和藥物合成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