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點擊香江/回望「十三五」,香港與內地攜手共進闖新路\屠海鳴

時間:2020-10-27 04:23:27來源:大公報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昨天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作工作報告,並就《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這是包括港澳兩個特區在內的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從國家「十二五」規劃首次出現「港澳專章」,港澳的發展就納入了國家發展的「大棋局」。在「十三五」規劃中,港澳的分量更重。中央明確了一個目標:「支持港澳提升經濟競爭力」、一條路徑:「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回望「十三五」,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政府的關心支持、統籌協調下,「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發揮自身優勢,瞄準內地需求,獲得了與內地更多的合作機會,一個個藩籬被破除,一道道難題被攻克。事實證明,香港與內地攜手共進闖新路,實現了相融互補、互利雙贏,令香港的發展基礎更加穩固、發展空間更加開闊、發展前景更加美好。

  設施連通,人流物流大提速

  這五年,香港與內地的連接通道愈來愈多。

  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運營,香港接入了全國高鐵網;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兩制三地一橋連」變為現實,搭起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骨架」;2020年8月26日,深港之間第七座陸路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啟用,港深之間再添一條物流大通道……

  基礎設施連通,帶來的是人流物流的大提速,對於眼前及未來的香港來說,尤其需要建設更多與內地連接的通道。回顧過去四十年,香港正是很好地發揮了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連接器」的功能,在助力國家改革開放同時,成就了自己。

  面向未來,香港發揮好「連接器」的功能,才能將香港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背靠大樹好乘涼」,與四十年前相比,今天的內地市場更值得香港重視,幾乎有做不完的生意。

  機制創新,接軌融合已啟動

  正是基於以上理性認識,儘管在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港珠澳大橋建設等事件上,香港社會出現了不同聲音,甚至有反對派人士給這些基礎設施項目貼上「政治標籤」,惡意炒作、橫加阻攔,但香港的主流民意始終堅定支持項目建設,最終推動項目建成,為香港下一步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這五年,香港與內地的接軌與融合走得更深、走得更實。

  2016年12月,「深港通」開通,內地、香港和境外投資者可以更便利地投資香港及內地的上市公司股票;2017年7月,「債券通」開通,境內外投資者通過「北向通」可實現在香港買賣內地債券,打開了外資通過互聯互通機制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的大門。

  此外,中央還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築牢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鼓勵內地金融企業在香港成立境外業務的區域總部;促進香港發展成為財資管理中心;支持香港在「一帶一路」基建項目中扮演風險評估、集資和專業服務方面的角色;鼓勵香港發展綠色金融等。

  除了金融領域,科技部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前沿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向港澳開放,鼓勵香港在科技創新上更有作為。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綱要出台後,廣東省以實施「灣區通」工程為抓手,加快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如今,廣東對港澳服務業開放部門達153個,港澳企業「一網通辦」等已實施;與此同時,內地省份與香港的合作,也不再滿足於具體項目的安排,而是通過機制創新來實現「接軌」。

  香港與內地社會制度不同、法律體系不同、金融體系不同,相同的是「抱團發展,併船出海」的理念,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正是有這樣的共同點,五年來,香港和內地均有推進機制創新的內生動力,在這一強大動力推動下,接軌與融合已經啟動,前景值得期待!

  園區共建,探索合作新模式

  這五年,香港與內地開啟了合作新模式的探索。

  2018年,深港之間醞釀了多年的「河套地區」進入大開發階段,深圳和香港合作共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河套地區佔地87公頃,是目前香港科學園面積的四倍。這是繼「前海深港合作區」之後,大灣區又一個超級亮點。

  「十三五」期間,前海實現了從一片灘塗到國際化城市新中心的蝶變。2019年度,前海合作區經濟密度位居全國同類新興區域之首,實際利用外資僅次於上海自貿區、位居全國第二。如今,已有324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前海,持牌金融機構243家入駐前海,前海也成為港青北上創業、實現自身價值的「夢工場」。

  香港的融資成本很低、人才聚集能力很強,並在一些領域擁有強大的科研實力;深圳高端製造業水平很高,並擁有發展產業所需的地理空間,且產品輻射內地市場。港深共建園區,可以把各自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當年設立深圳經濟特區,實現了深圳與香港之間資源和市場的對接,今天在河套地區和前海的探索,為香港和大灣區內廣東九市實現「規則銜接、制度對接」探路。五年來的實踐,探索出了香港和深圳之間的合作新模式,有力的推動了大灣區「9+2」城市的融合發展。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十三五」期間香港與內地攜手共進的實踐證明,只要兩地齊心,就一定能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出符合發展實際的合作之路,就一定能把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建設好」的要求落實好,更好地造福香港同胞和內地人民。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

  註:《大公報》獨家發表,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