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榮哥表示,傳統手工製月餅靠品質贏得口碑,更勝在有懷舊情味\大公報記者
蕭霖攝
【大公報訊】記者謝進亨報道:半個多月後便是中秋節,本地僅存的數間傳統手製餅店,踏入全年最忙碌時期,日以繼夜製作數以萬計的月餅應節。走到深水埗南昌街舊區,屹立半世紀的老字號餅店「八仙餅家」,每隔二、三十分鐘有月餅新鮮出爐,陣陣香味撲鼻而來。餅店第二代掌舵人張子榮(榮哥)說,傳統月餅近年銷量不如以往,但勝在有懷舊情味,老師傅的手藝得以傳承下,月餅維持當年上佳品質,年賣逾萬盒。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他期望疫情在中秋前能繼續緩和,讓大家開心賞月,月餅生意維持去年水平。
連鎖店餅卡壟斷市場
現年50多歲的榮哥,18歲時已到八仙餅家幫手,跟隨師傅學造餅,繼承父親衣缽。數十年來,他見盡傳統月餅在社會上的潮流興衰,「以往六、七十年代流行『月餅會』時,(月餅)好好賣,一年賣幾萬盒。」直至上世紀80年代,連鎖餅店推出餅卡逐漸壟斷市場,小店的小本經營生意亦回落,「現時每年賣一萬多盒,未被淘汰。當年雖然做幾萬盒,但月餅會(售價)六折左右,而家無折頭,咪仲好!」
「疫情下生意肯定差」
中秋前夕,餅店工場內擠滿六、七名整餅師傅,有條理地分工製作各類月餅,例如紅豆相思月、雙黃蓮蓉月、五仁月等等。兩名師傅負責將麵粉團搓成餅皮,另外兩人將餅皮包上鹹蛋黃、蓮蓉等內餡料,再交由老師傅放入木製模具,整成月餅形狀,最後放入焗爐烘焙。負責最後把關的師傅永哥表示,為應付顧客需求,每當踏入最後兩星期製餅高峰期,十多位師傅便需調到葵涌的自家工場製作。
榮哥表示,近年面對連鎖店大集團競爭,傳統手工製月餅靠品質贏得口碑,更勝在有懷舊情味。以去年中秋為例,餅店經電視節目介紹,不少市民慕名而至,希望一嘗本地師傅手勢,生意馬上錄得幾成增長,「以前一年賣幾百盒豆沙,(去年中秋)淨係最後兩日,每日都賣千幾盒,破曬紀錄。今年保持到嘅話,都算唔錯!」
不過,過去大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襲港,榮哥說,「天熱淡月,加上疫情下市民少外出,店舖生意肯定差咗。」隨着近期疫情稍緩和,他期望今年中秋來臨,銷情能有所好轉,「夜晚賞月先會帶埋月餅。(受限聚令影響)無嘅話,點都賣少啲。通關的話生意都好啲,好多港人返廣東省(鄉下)時,也專程來買月餅送禮,大家口味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