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僭建的閣樓相當狹窄「樓底」僅約三呎,年過七旬的秋哥要看電視,也只能卧在床邊以80度角側看
劏房出名呎租貴,居住環境卻極惡劣,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正研究跟進。大公報記者連日走訪劏房重災區,發現不少住戶生活環境「水深火熱」,樓高九層的舊式大廈天台,至少住了五戶人家。天氣酷熱時,鐵皮屋內儼如高溫焗爐,打風落雨更面臨漏水之災。最令人驚訝的是,鐵皮屋上竟再僭建僅半腰高的蚊型閣樓床位,「複式劏房」住戶日日爬梯回納米居所,「想坐都坐唔直」。\大公報記者 關據鈞、謝進亨(文) 文澔(圖)
「係咁樣,上到去,轉身,再坐低,先至唔會撞頭。」在深水埗一幢舊樓,天台鐵皮劏房上蓋再僭建的閣樓床位,「樓底」高約一米,租戶秋哥獨居約30年,早已習慣行完九層樓梯後,再爬貓梯回家。他稱,房間由自己苦心經營,業主從來懶理他的死活,「千零蚊租,(業主)點會理你?乜都要自己搞掂。」
夏天要貼發泡膠隔熱──秋哥
如何在僭建鐵皮屋上再僭建?秋哥向記者解釋,他退休前從事建築、裝修行業,自己動腦筋,一手一腳用最便宜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到街市執拾發泡膠箱蓋,「夏天好熱,自己貼啲發泡膠(隔熱)。唔好用釘膠,佢多天拿水,會蝕。」
秋哥說,房內僅有一張床,無枱無櫈,日常生活就連看電視,也只能坐在床邊以80度角側視。「屈膝」多年,他慨嘆,「都係咁喇,而家七十多歲,慶幸仲爬到梯。有一日無法爬梯時,先再諗辦法。」
在同一個天台,秋哥的鄰居阿剛,他的「家」卻無瓦遮頭。由於無錢交租,只能直接在天台睡。「望住啲雲瞓」是他對自己「睡房」的形容;下雨、打風時,他唯有走到通過天台的樓梯,坐着睡。
他的家當只有一些舊衣服,一支結他及一套氣罐邊爐煲,因為基本上,有一點東西,都會被偷去。對於結他一直都沒有被偷,是他最感恩的事,因為他沒有電視,沒有電腦,也沒有其他物品,這支舊結他已是唯一的娛樂。
這個天台,沒有照明,也多暗角,最適合蛇蟲鼠蟻居住,曱甴和螞蟻不難找到,記者採訪期間,不時聽到老鼠的吱吱叫聲。除了打風落雨會漏水,部分鐵皮劏房亦無法安裝寬頻上網,不少冷氣散熱都只能安裝在走廊位,在晚上,走廊和天台的露天空間仿如兩個世界,走廊極為悶熱。
打親風四面牆都會震──丁太
同住在其中一個天台鐵皮劏房的丁太說,「漏水就一定有喇,啲鐵皮其實好薄,所以唔好話打風,平時大風,四面牆都會係咁震震震。」她憶述,2018年超級颱風山竹襲港時,一家四口在百餘平方呎的屋內,感到四面牆不斷搖晃,極度擔心,「又漏水,啲牆又好似頂唔到,真係唔知佢幾時會爛,真係好驚,好驚。有啲鄰居直頭唔敢返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