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特區輝煌四十載 深港攜手再出發\龔之平

時間:2020-08-24 04:23:24來源:大公報

  深圳經濟特區即將迎來成立40周年的大喜日子。40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但對一座城市來說,卻足以發生滄海桑田的巨變。

  深圳,40年間拔地而起,發展速度令人炫目、驚嘆,這是觀察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窗口,也是中國由貧窮落後到富強崛起的縮影。理解了深圳,就等於掌握了認識中國的鑰匙。

  大膽探索 包容開放

  據統計,全球經濟特區有4300多個,但深圳是獨一無二的,早已被西方輿論盛讚為特區中的「典範」。而深圳由小漁村蝶變為全球矚目的大都市、創科中心,有「中國硅谷」之美譽,絕非劃地減稅、政策鬆綁可以成就的。

  深圳成功的密碼,在於堅持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在於正確處理政府監管與市場運作、自主創新與對外開放等方面的關係。歸根究柢,深圳奇跡在於大膽探索,深圳成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

  沒有什麼地方,比香港更能體會、感受深圳的巨大變遷了。

  40年前,鄧小平在中國的南海邊「劃了一個圈」,南國邊陲唱起「春天的故事」。當年8月26日,深圳特區正式掛牌成立。準確地說,特區開始時局限於蛇口一隅,其後才擴展到全市。當蛇口炸山填海響起特區成立「第一炮」時,深圳還是一片灘頭及荒地,而香港早已是全球矚目的「東方之珠」;當年深圳市GDP僅為三億人民幣,相比香港的367億人民幣,零頭都不到,兩者在經濟體量上天差地別,影響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星移斗轉,時光穿梭,深圳GDP總量前年已超過香港,人均GDP則達到香港的一半;在市容建設方面,深圳與香港都是摩天高樓林立,幾無區別;就產業結構、發展前景、科技創新而言,雙方各具特色,深圳稍勝一籌;就人口結構看,香港是一座老齡化的城市,深圳則年輕得多,生機勃勃。

  過去,人們常拿新加坡與香港作比較,而現在,深圳成為香港的參照體。深圳與香港同源,本來都是廣東省寶安縣的轄區,歷史的因緣際會,香港率先發展,深圳後起直追,如今在不少方面已經後來居上。如果港人仍以老眼光看鄰居,那就真的是坐井觀天了。

  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曾在港大演講時透露,他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訪香港,首次接觸互聯網概念,那時他還是深圳市電訊局的一名普通員工。如今,騰訊早已取代滙豐成為香港的「股王」、投資者的心頭好。最近,騰訊被美國總統特朗普點名「制裁」,無他,騰訊已成長為足以令美國科技巨頭感到忌憚的龐然大物。騰訊的騰飛,映照了深圳由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過程。

  也常有人提到在無人機製造方面獨佔鰲頭的大疆,該公司同樣是美國忌恨的對象。大疆創始人用在港科大讀書時學習到的創新理念,最終在深圳創業成功。騰訊和大疆的崛起,都與香港密不可分。可以說,香港曾是深圳的老師,當年內地創建深圳特區,其實就是為了學習香港,最終深圳走出了自己的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深圳成為吸引投資創業的熱土,離不開兼容並包的寬廣胸懷。相比香港近年「本土」盛行,排斥外地人,深圳則打出「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給予外來者一系列優惠政策,因此吸引了各方創業人士、逐夢者。

  港深合作 再譜新篇

  一條窄窄的深圳河將深港兩地分隔,這既是地理概念,也是「一國兩制」的界限。深港故事令人感慨良多,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馬照跑、舞照跳」仍然是香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但愈來愈多人感受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深圳,生活一點也不差,甚至更優勝、更吸引。一個國家,容許兩種制度競爭,足見中國體制與文化有着足夠大的兼容性。

  深圳特區魅力四射,證明「條條大道通羅馬」,人類文明發展不是單行道,應該允許各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發展路徑。

  而今,美國視中國為頭號大敵,從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各個領域,對中國實施全面打擊,扼殺中國的科技發展則是美制華政策的重點之一。中國必須苦練內功,莊敬自強,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在這方面,深圳特區要繼續創造科技創新的新優勢,為國家貢獻更多的華為、騰訊、大疆和中興。

  是改革開放創造了深圳速度、中國奇跡,展望未來,不論外在客觀環境如何變化,中國走深化改革開放之路將堅定不移。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研究關於制定第14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如何因應新的歷史條件,打造經濟「雙循環」,全球高度關注,而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的一系列紀念活動將亮點紛呈,給人以新的啟發和動力。

  中國的變革推動了人類的進步,深圳與香港都是中國發展的主力城市,而且唇齒相依,深圳的發展前景與香港的未來息息相關,港深之間優勢互補,加上大灣區這個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兩地完全可以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成為亞太地區最耀眼的「雙子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