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醫健事/瑪麗「養心術」助移植 亞洲首宗

時間:2020-05-07 04:23:27來源:大公報

  圖: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右三)與團隊,上月成功運用器官護養系統完成心臟移植手術

  本港心臟移植手術宗數於去年跌至九年新低,但輪候換心人數卻錄得11年新高。過去若捐贈者的心臟情況欠佳,醫護人員不敢把心臟移植給需要換心的患者。不過,瑪麗醫院近日引入採用「器官護養系統」,把捐出的心臟以血液「泵住」,保持溫度,持續監察評估心臟狀態,成功移植給一名心臟病患者,是亞洲首例,患者在手術後第四天已能下床活動。/大公報記者 朱俊賢(文/圖)

  「攞咗(受贈者)個心(出來),唔可以放返入去。」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稱,以往無法評估「邊緣心」是否適合捐贈,但透過「器官護養系統」接駁心臟泵血,讓心臟從捐贈者體內摘出後,保持溫暖與跳動,手術團隊人員監察心臟的電解質水平、酸鹼度等一系列數據,評估心臟功能是否適合移植。

  瑪麗醫院上月成功進行亞洲首宗利用這新技術進行的心臟移植手術,受贈的50歲女病人患有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2016年診斷為雙心室衰竭,今年三月因昏厥被送入急症室,超聲波檢查顯示心臟嚴重衰竭,被轉介到葛量洪醫院,須依賴兩種強心藥,被放上心臟移植輪候名單。

  年逾55歲的捐贈者因中風腦幹死亡,其心臟有冠狀動脈狹窄問題,符合「邊緣捐心者」的定義。手術於當日清晨開始,共歷時14小時,九位醫護人員先為捐贈者摘取心臟,由「器官護養系統」支援的心臟於中午12時送到瑪麗醫院,經監察確認心臟適合捐贈,下午二時半決定進行移植手術,22位醫護包括心胸外科醫生、心臟暨胸肺麻醉科醫生、心臟內科專科醫生、灌注師、手術室護士參與,手術至晚上10時結束。

  病人第四天能下床活動

  傳統的換心手術,醫生需與時間競賽,因為心臟離開人體超過四小時,有機會造成缺血性損傷,缺血太久會影響功能甚至壞死。今次手術中,心臟離開捐贈者身體近七小時,當中超過四小時以「器官護養系統」支援。區永谷稱,捐贈者有冠狀動脈問題,受贈者移植後需做搭橋手術,放血入新心,「如果以往無呢個系統,心臟缺血六個幾鐘,起碼有三分一受損,跳得好差。」

  病人於手術後第一天清醒,心臟功能良好,第二天已能拔除呼吸機,開始進食,第四天更能夠下床活動。她現於葛量洪醫院接受復康治療,預計本月中出院。

  本港輪候換心人數由2009年的5人,激增至去年的54人,是11年新高;但心臟移植手術由前年的17宗,驟減至去年的八宗,是自2011年8宗手術後的新低。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何嘉麗呼籲大眾踴躍參加器官捐贈,她預計採用新系統後,瑪麗醫院每年可額外進行三至五宗心臟移植手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