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運動科研系列(一)爭之毫釐|空穴來風為奪

時間:2019-12-30 04:23:33來源:大公報

  圖:香港研製的風洞設施,比英國同類設備先進

  為爭快0.01秒,全球運動員由場內鬥到場外,幕後訓練掀科技競賽。東京奧運明年七月揭幕,為提升港隊表現,香港體育學院近年自主研發各式訓練儀器。「場地單車」作為香港衝擊金牌的希望,體院今年研製了亞洲首個單車風洞設施,模擬單車比賽,研究氣動效應,分析數據選擇最合適的騎乘姿勢和裝備,以減低風阻、減少運動員體力消耗等。有專家認為,本土運動科研水平在國際上位列前茅,成果可切合本地運動員需求,但長遠發展須克服三大難關:受眾少、資源少,以及科研人才不足。\大公報記者 謝進亨(文) 攝影組(圖)

  「以前訓練單憑『感覺』,覺得辛苦,覺得盡咗力,覺得比較好,便以為訓練有效。運動科學作用是將訓練量化,以大數據分析運動員表現。」香港體育學院精英訓練科技總監蘇志雄博士表示,所有訓練、比賽的客觀數據,能精準調整訓練的強度,既不能太低、也不能過度。

  自主研發 收集大數據

  投身體院逾30年的蘇志雄說,外國運動科學發展起步較早,監測運動員生理生態的科技已十分成熟,「基本上去到盡,可量度所有與訓練有關的生理指標」,包括心肺、肌肉、腦電、活動情況等。他表示,香港過往以採納外國科技為主,近年則自主研發,着重於收集訓練或比賽中未曾掌握的運動數據。

  亞洲首個 比英國先進

  蘇志雄舉例,風帆等水上運動項目,過往難以詳細收集數據。在「風之后」李麗珊1996年勇奪史上第一金前,體院早於1991至1992年已着手研發風帆訓練系統,以搭載測力感應的陸上帆板,讓運動員模擬海上真實操作,在產生風阻下,量度運動員的力量及其轉變。此外,體院把外購的儀器拆裝、改良,例如在單車機增設摩打等儀器,收集選手高速下的持航力等數據。

  為迎戰2020東京奧運,體院今年四月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研製全亞洲首個風洞設施。空氣動力學向來是單車競技的最大挑戰,英國早在2008年奧運已着手研究,其他國家的團隊亦從裝備入手,將單車車身輕量化、研發「破風」戰衣減低風阻等。

  根據外國研究,空氣力學對單車影響極大,當騎乘速度超過30公里以上,表現會受盡風阻影響。負責這個研究計劃的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張欣,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流體力學近30年。他表示,風洞設施全名是「賽車自行車空氣動力實驗設備」,其技術以往應用於F1方程式賽車工業,以研究空氣流經物體所產生的氣動效應。

  張欣稱,香港新研製的風洞設施較英國同類設備先進,獨一無二,測試以模擬車手踩車的實際環境,憑精準數據量度,得知如何減少風阻、減少運動員體力消耗等,助運動員選取最佳騎乘姿勢和裝備,將體力用在提升速度。

  未來發展 「數據上天」

  蘇志雄認為,香港運動科研水平在世界上屬高水準之列。他預計,未來運動科技發展,趨向更輕細之餘,更着重「上天」,即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技術),甚至研發相關應用程式(App),以方便監控及分析數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