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自資院校副學位爆收生爭奪戰

時間:2019-02-01 03:17:24來源:大公報

  隨着新一輪副學位招生日前展開,自資院校即掀起一場「收生大戰」!大公報記者分析近兩學年,各間自資院校的副學位數據,發現不少院校的預計報讀人數,與實際收生人數出現巨大落差。有的「爆表」,也有只能達到目標的27%,甚至有愈收愈差的趨勢,當中更有三間自資院校的收生人數不足40人。面對收生不足危機,自資院校設法自救,部分透過合併學院,重整資源方式,吸引學生報讀。教育界人士指出,受適齡學生人數減少影響,部分自資院校正面臨嚴峻挑戰,又預計專上教育院校即將進入汰弱留強的時代。\大公報記者 劉心(文)、李小榣(圖)

  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月前的公布,再次認同副學位(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的價值,並建議保留副學位教育的雙軌制。惟受中六畢業生人數持續減少,教育局預計今年畢業生只有48100人,而到2022年更將進一步跌至43000人,減少5100人。同期,八所資助大學則維持原有近1.5萬個學位,再加上於2018年開始恆常化的「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資助學額,令副學位收生步入「冰河時期」。過去五學年就讀自資副學位人數,竟由超過三萬人,大跌至只有2.1萬人。

  部分院校合併重整資源

  大公報記者分析2017/18學年,及2018/19學年各間自資院校預計報讀副學位人數與實際收生人數。結果發現,有超過三成自資院校收生達標率不足七成,以宏恩基督教學院情況最為嚴峻,院校在2017/18學年首度招收副學位學生,人數僅有七人;而在2018/19學年,預計收生學額為60個,最終收生只是達標率的23%,即14人。

  另外,青年會專業學院的收生亦長期徘徊低位。該院校在2017/18學年計劃收取70名學生,結果只收到21名。而到2018/19學年,該院將預計收生學額調低至30人,但實際收生人數也是下跌,只有8人,收生達標率由2017/18學年的三成,跌至2018/19學年的兩成七。在本年度,該院校預計收生學額將進一步縮減至20個。

  副學士收生難,連部分老牌院校亦不能獨善其身。開辦副學位課程有19年經驗的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在2017/18學年收192人,達標率為73%。惟在2018/19學年,院校將收生數目上調至300人,豈料「滑鐵盧」,報讀人數最終僅有110人,只達預計的36%。

  面臨收生不足嚴峻挑戰,部分院校決定透過合併學院,重整資源,縮減學位吸客。其中香港浸會大學及轄下持續教育學院、國際學院和電影學院,於2018/19學年合併,預計副學位雖然由總數1860個縮減至1595個,然而在協同效應刺激下,收生人數反而大升至1897人,收生為標率的119%。

  倡放寬招收內地生比例

  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直言,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保留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肯定了副學位在專上教育界的成效。然而,面對院校開辦副學位質素良莠不齊,或是收生不足問題時,「收生市場將會進入汰弱留強階段」。阮續稱,「院校需面對人口下降的大環境,如果教育局可以放寬自資院校招收內地生比例,由10%上升到20%,相信會對部分院校有幫助。」惟他指出,判定一間院校是否能繼續運行下去,除了要考慮收生人數,有否投資者願意注資,教學資源如何運用,亦應該納入為評定的基準因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