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副校長助學生申發明專利 獲國家教學獎

時間:2019-01-21 03:17:33來源:大公報

  圖:劉世蒼(左)講創意推科技,熱切期待協助每個學生達至「一生一發明」\大公報記者 蔡文豪攝

  【大公報訊】記者呂少群報道:香港已有十多個全球知名的「星之子」,但擁有自己發明專利權的中學生卻並不多,這個局面將很快改變!為香港帶來喜訊的,是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副校長劉世蒼。剛出爐的國家教育部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他推動的「一生一發明」獲得二等獎。他的理想是,透過有系統的學習和啟導,讓每個學生最少有一項發明,還可以把該發明獲取專利。

  教育知識產權「從小做起」

  十多年前,有公司被指抄襲一個小學生的得獎發明而鬧上法庭,雙方最後庭外和解,事件反映知識產權不可忽視。雖然香港有知識產權署,但普遍學生對知識產權不甚了了,一些家長和教師可能以為發明只是大人的專利。

  從事創意科技教育多年的劉世蒼說,「一般學生沒有打算為自己的發明品申請專利,甚至誤會抄襲別人的發明也不算什麼嚴重罪行。」再者,申請專利手續繁複,費用更是動輒幾千到幾萬元,非一般人可以負擔。

  學生作品贏多項國際獎

  怎麼辦?劉世蒼決定「從小做起」,既從小處入手,也希望由小小年紀開始,讓喜歡動手又動腦的青少年嘗試發明創造。他提出三原則「簡單、實用、創新」。如何知道自己的發明是原創?請上網搜尋一下,你的這個構思和設計,有沒有同類型同原理的?還要考慮製作成本和工序。「想想你是生產商,生產一套跟五十套繩結的成本和材料明顯不同,要衡量的大有分別。」課堂上,他向林百欣中學二十名選修「創意創未來」的中四生講解着,也讓林夢娜等示範如何製作繩結。

  林夢娜將帶同所發明的「乾濕紙巾兩用盒」,加上同學李迎熹的發明品,於農曆新年期間前往泰國參加比賽,期待捧回獎項。去年九月,中五的黃敏晴和鄭茗鈺分別憑領呔快打機和奇繩戴手鏈的發明在馬來西亞等地贏得特別獎。早前,該校創意學會正副主席陳浩正和黃頌衡則在波蘭比賽贏得金獎等殊榮。

  在劉世蒼的協助下,一名林百欣中學舊生發明的神奇床桌和多功能手提器成功取得專利。留學英國後,近年返港協助打理家族工業產品研發業務。

  2004年劉世蒼就發起科技教育推廣計劃,至今培訓逾萬中小學生。2012年他轉職林百欣中學後創辦「香港學生創新發明大賽」,並擴展為國際比賽。2015年,教育局在全港推行STEM教育。

  對於是次獲得全國大獎,他最欣喜的是得到廣泛認同,期望配合「一生一發明」的創意教育和發明大賽,令全港學生對科技發明的興趣更濃,並提升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和保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