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抗生素亂棄助長超級細菌 學者:港應實施藥品回收制度

時間:2019-01-06 03:17:36來源:大公報

  圖: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高級講師鍾姍姍指出不少市民把剩餘的藥物與家居垃圾混合棄置,這種做法很有害/受訪者提供

  你家中有剩餘的抗生素嗎?本港抗生素濫用情況嚴重,部分市民不跟從醫生指引,沒有服完整個抗生素療程,便將剩下抗生素及家居醫療廢物棄置,最終這些廢棄藥物被送到堆填區,或隨污水處理系統沖出大海,隨時有可能經由食物鏈重回人類身體,令人體內致病細菌產生抗藥性,催生「超級細菌」,治病藥變成「致病」藥。海外多國設有藥物回收計劃,本港回收藥物政策相對滯後,學者促政府盡快落實藥物回收制度、規管抗生素及加強有關教育,三管齊下保障市民健康。/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

  抗生素用於預防或治療因細菌感染引致的疾病,醫生會配方特定劑量,並要求病人食完整個療程。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高級講師鍾姍姍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她曾就市民的服藥習慣進行調查,發現不少市民未有跟隨醫生指引服藥,而把剩餘的藥物與家居垃圾混合棄置,或直接倒入廁所。

  堆填區「垃圾汁」超標50倍

  她的團隊去年九月發表一項研究報告,發現新界西堆填區、已關閉約20年的望后石堆填區及船灣堆填區的「垃圾汁」中,均驗出多種常用抗生素,當中「環丙沙星」含量超標5至53倍。即使是已經處理的「垃圾汁」,常用抗生素含量亦超標18倍,且伴隨處理後的污水排出大海,反映本港的廢物及污水處理設施並不能完全分解或分離藥物。

  鍾姍姍指出,本港的污水處理系統以微生物的細菌,淨化水中有害污染物,而抗生素的功能正是殺菌,「我不能說丟掉的抗生素,都會殺光污水處理廠的菌,但當不同種類的抗生素被棄置時,不能否定污水處理效能會受影響。」她曾向環境保護署查詢,發現並非所有「垃圾汁」都會再經二次處理後才排出海,顯示流出大海的污水中不排除仍有抗生素殘留,進一步危害公眾健康及海洋生態,更有可能加強細菌的抗藥性,產生「超級細菌」。

  家居棄置藥物應受規管

  記者向環保署查詢香港的藥物棄置情況,環保署回覆表示,在現有法例下,僅醫院、診所等機構的廢棄藥物和針藥被界定為化學廢物並交由化學廢物處理中心焚毀。在2017年,約有681公噸的棄置藥物被送到化學廢物處理中心,來自藥廠、醫療及護理服務機構的廢棄藥物有64公噸,但家居棄置藥物因不受規管,只混合家居垃圾處置。

  鍾姍姍指出,化學廢物處理中心設計處理量,為每年10萬公噸化學廢物,現時連其他化學廢物計算在內,每年只用到1000公噸,有能力處理更多藥物。綜觀英國、美國、韓國、台灣等地均有藥物回收計劃(詳見表),由藥劑師及藥房作為收集,再統一處理。她批評香港政府思想滯後,促請環境局及食衛局盡快商討對策,改善問題。

相關新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