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點擊香江:反對派攻擊抹黑林鄭施政政策是在欲蓋彌彰/屠海鳴

時間:2018-10-18 03:16:24來源:大公報

  連日來,本港市民都在熱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布任內的第二份施政報告,這份報告提出了破解香港諸多難題的方案,特別是「明日大嶼」大規模填海造地計劃,可新增1700公頃土地,為約100萬居民提供一個新家園,打造成香港的第三個商業中心。不僅如此,在建設期約15年的時間裏,還可提供34萬個就業崗位,這是一件惠民生、利長遠的好事。

  然而,對這樣一個具有前瞻性、可行性、普惠性的計劃,反對派卻惡毒攻擊、拚命抹黑,聲稱「明日大嶼」計劃是「倒錢落海」、「掏空庫房」。反對派喉舌《蘋果日報》社評,甚至蠻不講理地稱「林鄭瞇埋眼燃燒萬億財儲」、「新一輪獻媚中共權貴大撒幣,以討好中共權貴,實在居心叵測,如不能懸崖勒馬,勢成千古罪人」雲雲。反對派上周日還組織有數千人參加的「大遊行」,企圖挑起對抗和爭拗,阻撓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反對派強詞奪理為「明日大嶼」貼上「政治標籤」,無限上綱上線,再次暴露出反對派根本不關心港人疾苦,「逢特區政府必反」、「為反而反」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反對派愈是攻擊抹黑林鄭施政政策,愈是欲蓋彌彰,令人不齒!

  「倒錢落海」之說是故意製造恐慌

  反對派攻擊「明日大嶼」是一個「倒錢落海」的計劃,理由是填海造地造價4000億至5000億元,會掏空香港的庫房,燃燒香港的儲備。那麼,這種說法能站得住腳嗎?不可否認,「明日大嶼」是一個宏偉計劃,投資龐大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須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入分析:

  第一,「明日大嶼」是分段投資,而非一次投資。施政報告稱,首批住宅單位入伙在2032年,整個「明日大嶼」計劃長達15到20年,有關開支將會分開多個財政年度入帳。以15年計,如果總投資額度為5000億元,分攤下來每年300多億元,數字並非大得可怕。

  第二,「明日大嶼」大投資將有大收益。計劃可新增土地1700公頃,除去配套設施,其中約五成可用於建屋,即850公頃土地。這850公頃土地當中三成將用於建私營房屋,即255公頃。以相對偏低的六倍平均地積比率計算,再換算成平方呎,即得出多達1.53億呎的樓面面積。以每呎賣得4000元,便可獲得6000多億元的地價收入,扣除填海成本,還可賺取約1000億元。況且,隨着港珠澳大橋開通、機場三跑及擬建的屯門/北大嶼/港島北運輸走廊建成,未來隨着地價上漲,地價收益可能還不止這個數字。

  第三,香港財政儲備充盈。經過多年積累,現時港府財政儲備高達11000億元,完全有錢做大投資。一邊是房價畸高、大量家庭期盼上樓;一邊卻捂住「錢袋」不肯投資以擴大房源、拉低房價。如果繼續這樣下去,豈不是捧着「金飯碗」討飯?

  「明日大嶼」是一項對改善民生、振興經濟、充盈財政庫房都有利的長遠投資,所謂「倒錢落海」、「掏空庫房」聳人聽聞,是故意製造恐慌。香港是一個成熟的商業社會,反對派當中不乏各界精英,難道連這個簡單的帳都不會算嗎?

  「遠水」救「近火」是空話騙人

  反對派攻擊抹黑林鄭「明日大嶼」填海造島計劃的另一個理由是,政府沒必要填海造島,「遠水」救不了「近火」,而應從現有土地上想辦法。那麼,「近水」救「近火」可行嗎?

  首先,改變「存量土地」用途絕非易事。香港現有的存量土地在私人發展商手中,包括棕地、農地和市區舊樓以至粉嶺高爾夫球場。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受法律保護,要改變用途、收地收樓絕非易事。特區政府以往也做過大量工作,但進展緩慢,成本不菲,收效甚微,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香港土地緊缺的難題。就算是政府可以收回1700公頃新界農地或棕地,需要多少億元的公帑呢?

  其次,着眼「增量土地」是可行之策。我們不妨把香港與新加坡做個比較。1960年,新加坡土地面積僅得581.5平方公里,2017年已升至721.5平方公里。在同一時段,香港土地面積由1020平方公里,僅增至1111平方公里。新加坡升幅24.1%,香港升幅僅8.9%。香港房屋用地在2016年只有7660公頃,新加坡房屋用地在2010年已有10000公頃,比香港多達30%。如果說新加坡土地供應充足、房價並不畸高、社會矛盾較少,那麼,應該承認「填海造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始終「民心我心」的林鄭出任特首後,在推出各項施政措施中,一直「與民同行」。為了此份施政報告更貼近民眾,她與張建宗、陳茂波兩位司長和管治班子主要成員,用了三個多月時間,召開了近40場涵蓋社會方方面面的諮詢會,使各項施政措施廣納民意、眾望所歸。然而,反對派根本不願意面對香港土地緊缺的事實,沒有深入調研如何增加土地供應,不敢回應「地從何來?」的難題,只管蠻橫無理地指責,卻提不出任何建設性的建議,「近水」救「近火」是騙人的空話,恐怕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

  「製造裂痕」才是真實目的

  反對派攻擊抹黑「明日大嶼」還有一些理由,比如「破壞生態」、「迫港人做大灣區人」等說法,這些理由或牽強附會、主觀臆斷;或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根本不值得一駁!但反對派依然來勢洶洶,激進反對派組成的「守護大嶼聯盟」和以朱凱迪為首的「土地正義大聯盟」,以所謂「守護大嶼」為名,對林鄭和特區政府大有「興師問罪」之勢。

  反對派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是竭力保留一個「反對」的「由頭」。香港土地供應不足,造成房價畸高,年輕人置業困難,「憤青」不斷湧現,這是長期以來影響和困擾香港社會和諧穩定一大誘因。反對派要的就是這種局面。香港長期「坐困愁城」,反對派就有機會培育更多「憤青」,就能製造更多社會裂痕,一旦特區政府化解了住房難題,香港社會風平浪靜,反對派就沒有了用武之地。為此,他們一定要死死地拖住政府,不讓政府有所作為。

  今年4月24日,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應邀首次出席立法會午餐會時表示,中央政府和廣大香港同胞都期望,立法會與林鄭月娥行政長官領導的新一屆特區政府有商有量,不斷造福市民,並相信「愛國愛港、民主監督、理性務實、和衷共濟」應該也必將成為立法會文化的核心價值。王主任所言高屋建瓴,切中要害,寓意深刻。

  如今,林鄭的「明日大嶼」計劃勾勒出香港城市發展和市民福祉改善的美好前景,希望反對派人士把公眾利益放在黨派利益之上,觀大局,為民生,行善事,切勿淪為歷史的罪人、盲人和矮人!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