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重要講話。\新華社
習近平所作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的說明,28日全文公布。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在其中闡述了需要說明的幾個重點問題。他強調,「十五五」時期是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制定和實施好「十五五」規劃,就能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關於做強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習近平指出,外部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堅持做強國內大循環,加快形成強大國內經濟循環體系,以國內循環的穩定性對沖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
以國內循環穩定性 對沖國際循環不確定性
【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根據說明,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決定,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成立文件起草組,由習近平擔任組長,李強、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擔任副組長,有關部門和地方負責同志參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承擔《建議》稿起草工作。習近平說,《建議》稿起草期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3次會議、中央政治局召開2次會議進行審議、修改,形成了提交這次全會審議的《建議》稿。「可以說,這次文件起草工作,是發揚黨內民主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關於「十五五」時期的重要地位,習近平說,《建議》稿提出,「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這是根據「十五五」時期應承擔的歷史任務作出的判斷。黨的二十大確定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十四五」時期是第一個五年,已經打下堅實基礎,實現良好開局。「十五五」時期是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制定和實施好「十五五」規劃,就能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做強國內大循環 擴大制度型開放
習近平指出,《建議》稿把握「十五五」時期基本定位和階段性要求,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重要標誌性指標就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要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保持適當速度。《建議》稿在深入研究和科學論證基礎上,提出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全要素生產率穩步提升、經濟增長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等重要目標。同時,根據現階段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等突出問題,《建議》稿提出居民消費率明顯提高、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持續增強等目標。
習近平指出,要堅持做強國內大循環,加快形成強大國內經濟循環體系,以國內循環的穩定性對沖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建議》稿突出做強國內大循環,對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部署,強調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於物和投資於人緊密結合,大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強調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同時,提出拓展國際循環,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攻關核心技術 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習近平指出,《建議》稿突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提出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提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具備一定稟賦條件,要充分考慮現實可行性,《建議》稿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引導大家科學理性、實事求是地開展工作,防止一哄而上。
關於統籌發展和安全,習近平表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未來5年,中國各種不確定難預料的風險因素將明顯增多,統籌發展和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建議》稿圍繞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出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加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能力建設,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圍繞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出加快先進戰鬥力建設,推進軍事治理現代化,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