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暫停採購以美元計價的澳洲必和必拓鐵礦石,這一舉措在國際礦產市場引發震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表示,該行為深層是中國礦產資源安全戰略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布局的歷史性跨越,更是新時代中國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爭奪發展主動權的強烈信號。
在定價博弈方面,姜耀東認為,破解「買貴賣賤」的關鍵在於,重塑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和定價話語權。譬如,2022年成立的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以央企礦產平台整合國內分散的採購需求,形成「以量制價」優勢。同時,多元進口渠道的拓展和充足的戰略儲備,使中國有了對不合理定價說「不」的資本。中企還積極拓展海外權益礦布局,如投資幾內亞西芒杜鐵礦,該鐵礦2026年產能達1.2億噸,相當於中國年進口量10%,為我國鐵資源穩定供應提供重要保障。
姜耀東認為,更重要的是,當「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高鐵、新能源裝備、高端芯片、航空航天設備等高附加值產品逐漸取代初級原料出口,擺脫了「依賴資源進口—低價出口製成品」的惡性循環,從根本上提升在全球資源貿易中的議價能力。\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