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稀土應成中歐關係「黏合劑」

時間:2025-07-23 05:02:23來源:大公报

  圖:7月19日,參觀者在鏈博會智能汽車鏈展區的寧德時代展台參觀神行超充電池。\新華社

  【大公報訊】近期,稀土問題在有關中歐關係的討論中被廣泛提及。歐方抱怨中國對歐洲稀土出口下降,對歐洲企業造成了「非常、非常嚴重」的影響,並稱將在不久後舉行的新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上與中方重點討論這一問題。

  中方為歐企設立「快速通道」

  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柏林同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共同會見記者並現場回答提問時表示,稀土出口從來不是、也不應成為中歐之間的問題。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規定並履行必要程序,歐洲企業的正常需求將得到保障。中方主管部門還為歐洲企業設立了「快速通道」,有人故意在中歐之間炒作此事是別有用心。

  《環球時報》早前發表社論《稀土應成中歐關係「黏合劑」而非「絆腳石」》指出,眾所周知,稀土是能源轉型和國防安全的核心資源之一。中國長期向歐盟出口稀土,為歐盟實現數字化和綠色轉型目標、提高經濟競爭力、增強經濟安全提供了巨大支撐,為此中方也承擔了資源環境代價。歐方一些人非但不領情,反而出台各種花式「傷人」操作,令人十分費解。

  文章稱,據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以來,已有十多個國家對稀土、鋰、鎳等礦產出口實施限制或禁令。中方有關措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和趨勢,是非歧視性的,不針對特定國家,絕非歐方所指責的將礦產資源「武器化」和對歐盟進行「經濟勒索」。

  文章最後指出,使合作成為中歐關係的主基調,是雙方當前應該努力的方向,也是雙方處理包括稀土出口在內的經貿摩擦的正確方法。從這個角度看,當前中歐關係中稀土問題雖然很「熱」,但處理好了,不但不會燙手,反而可能成為雙方關係的「黏合劑」。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