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5月23日,香港理工大學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在深圳前海揭牌。\大公報記者毛麗娟攝
協力構建深港科技樞紐,深度融合兩地產業發展。5月23日,香港理工大學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下稱「創新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前海)(下稱「研究中心」)在前海隆重揭牌,並與業界簽署多項合作備忘錄,促進產學研聯動,加速科創項目落地。這標誌着香港理工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布局再落關鍵一子,理大將通過「技術研發+政策研究」的雙輪驅動,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再注新動力。\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深圳報道
根據2025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香港理工大學位列全球第57位,7個學科位居全球前30,26個學科排名前100。
「理大致力科研創新,以知識轉移和創新生態培育為基石,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至今已培育逾600家初創企業。」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致辭時表示,透過整合港深兩地和大灣區的資源與優勢,兩所中心將推動前沿交叉學科技術發展,促進產學研深度協作,為大灣區科技企業和創新團隊搭建橋樑和平台,培養高層次科技政策人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發展。
年內有望再落地逾20個項目
據了解,創新中心下設智能傳感器與影像、智慧醫療與健康、智能設計與創新三個實驗室。其中,智能傳感器與影像實驗室將主要針對與前海產業相關的影像傳感技術、建築環境與控制以及三維重建與渲染開展研究、研發與落地。
香港理工大學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魏敏晨表示,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產業特點、結合理大優勢學科,創新中心擬在以上三大領域與前海開展深度合作。「今年上半年,創新中心已經與OPPO、影石Insta360兩家前海區內企業達成合作,年內有望再落地20餘個項目。」魏敏晨說。
魏敏晨認為,前海夢工場距離香港理工大學紅磡校區僅40分鐘車程,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有助於吸引並幫助更多香港優秀技術和人才落地前海,參與區內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兩地交流與融合。
當天揭牌的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前海)則致力於推動跨學科和具影響力的研究,聚焦深港規則銜接、跨境金融、營商環境等八大領域,專注構建高端科技政策智庫平台,為灣區科創發展提供策略性建議。
滕錦光:歡迎更多學子到前海
香港理工大學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助理主任、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首席研究員吳池力博士介紹,研究中心(前海)將服務前海發展,以問題導向研究,致力於提出具操作性、具前瞻性的政策建議。
滕錦光歡迎更多的理大教授和學子到前海發展,他認為,前海為高校提供了豐富的產學研應用場景,有助於科研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前海在制度創新方面先行先試,也為高校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前海的國際化營商環境也為高校提供了有力支撐,對港資企業推出的稅收、人才、空間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有助於降低港才、港企在前海產學研轉化的成本。
目前,前海已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0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7家,獨角獸企業14家,佔粵港澳大灣區總數60%,為兩地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