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機遇澳門/「澳科二號」後年升空 開拓地磁導航

時間:2025-04-29 05:02:39來源:大公报

  左圖: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技術員李森為記者介紹項目進展。右圖:「澳科一號」衛星A星、B星模型。\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中宣部「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23日在深圳啟動,來自近30家中央媒體、廣東媒體和港澳媒體的百餘名記者28日走進澳門。

  28日下午,「機遇澳門」採訪團在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得悉,澳科衛星項目團隊目前正積極準備「澳科二號」衛星並爭取於2027年發射,屆時「澳科二號」將與「澳科一號」共四顆衛星組成星座。據了解,星座觀測得的數據可用於建立基於實時地球磁場的導航系統,有助在地下一兩千米勘探資源,並在衛星受干擾時提供另一種導航選擇。\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帥誠澳門報道

  2024年12月,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親臨澳門科技大學考察,同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研究人員和學生代表親切交流。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澳門空間技術與應用研究院院長、「澳科一號」衛星項目首席科學家張可可教授回憶當日情景時表示,感受到習主席的親切關心,很受鼓舞。習主席對澳科衛星項目成果應用非常重視並提出了殷切期望。項目團隊成員目前正努力將衛星科學成果轉化為實際經濟應用,為促進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貢獻航天科技的力量。「我們將依託『澳科』衛星地面站、衛星數據中心和科學團隊等現有資源,推動澳門航天科技事業的發展。」

  打造中國自主可控實時地磁模型

  張可可表示,「澳科一號」衛星科學團隊2024年底發布了中國首個WM3實時四維地球磁場系列模型1.0版。這是「澳科一號」衛星項目科學研究與應用取得的重大進展,將對地球科學研究與地磁經濟應用發揮重要作用。據介紹,該實時地球磁場模型是中國首個自主可控的實時地球磁場模型,具有廣泛重要的科學與應用價值,可用於地球深部、地球海洋、地球空間的科學研究,也可用於航天航空航海導航、資源勘探、智能終端等。

  「地下一兩千米的地方無法接收衛星信號,只能通過地球磁場來導航,現在已經用於礦物勘探及開採。」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技術員李森介紹項目進展時表示,目前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套基於實時地球磁場的導航系統,應用面很廣泛,「當有一天,可能戰爭來臨,或者太陽風暴比較強烈,我們的衛星受到干擾,這時候就可以用地球磁場導航來作為替代。」

  目前,澳科衛星項目團隊正積極準備「澳科二號」衛星並爭取於2027年年內發射。屆時,四顆衛星同時運作,將會發揮更大的科研效果。

  企業家:澳琴支持比硅谷更多

  28日,「機遇澳門」採訪團還走訪了澳門普強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他們在澳琴兩地的快速發展歷程。

  記者了解到,普強科技是一家研發車機交互系統、人機交互等核心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公司創始人兼行政總裁何國濤介紹,早年他曾在硅谷工作,後來看到內地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便帶領團隊回國。「目前總部設立在橫琴,與全球最大的車廠建立了車機系統的項目合作,去年創造了1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

  何國濤認為,相比硅谷,澳門和橫琴有更多政府支持和資金支持,「許多資源對接和品牌宣傳,政府部門都有專人幫我們聯繫。」另外,近年澳門高校也輸送了越來越多高素質人才,「澳門是我們對接海外的一個窗口,橫琴則有更大的空間容納研發人才,也會有更多體制機制的變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