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彭波簡介
美國濫施關稅,霸道霸凌,全球強力反制,美國民眾叫苦連天。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日前宣布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他批評特朗普政府濫用關稅政策的行為「違法」,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混亂和破壞。加州成為全美第一個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的州。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彭波(圖)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加徵關稅將嚴重損害美國利益,不僅讓進口商品價格激增,還面臨供應鏈斷裂和製造業脫軌的風險,讓美國企業和人民陷入困境。中方通過優化出口結構、產業轉型升級將形成對沖。他認為,當前關稅政策已淪為「政治象徵」,實際經濟效應被供應鏈重構和技術競爭稀釋,呼籲美方回歸理性對話,解決根本分歧。\大公報記者 朱燁、凱雷北京報道
成本增加
「美國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增加,中國輸美商品漲價20%以上,家庭年開支激增3800美元以上。」
問:關稅加徵如何導致美國普通家庭消費能力下降並衝擊產業鏈?
彭波:與「美國優先」的理念相反,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恰恰將嚴重損害美國利益。研究表明,關稅加徵之後,美國消費者將會承擔超90%的關稅成本。中國輸美商品(如電子產品、玩具、日用品)因關稅直接漲價20%以上,家庭年開支激增3800美元以上。這使得美國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增加,對日常消費品的購買力下降,進而影響到相關零售和消費行業的產業鏈。
回流失敗
「高關稅將會令美國製造業回流計劃因成本高企而徹底失敗。」
問:貿易戰有利於製造業回歸美國嗎?
彭波:貿易戰無益於美國的製造業回流。100~200%的高關稅將會令美國的製造業回流計劃因成本高企而徹底失敗,其核心企業及產業將會因為缺乏零部件而無法維持生產。特朗普粗暴加徵關稅將使得供應鏈斷裂風險加劇。
衝擊有限
「高關稅對中國低端商品衝擊會比較大,但衝擊力度十分有限,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仍需從中國進口。」
問:高關稅對中國商品的衝擊力度如何?對哪些領域影響較大?
彭波:貿易戰無贏家,推高關稅對中國出口和企業成本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98%的中國輸美商品被納入加稅清單,涵蓋機電產品、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等核心品類,推高出口企業成本之後,部分中企將面臨「漲價即流失客戶、不漲則壓縮利潤甚至難以維持」的兩難困境。國際貿易模型測算顯示,部分行業出口降幅可能達5%-8%,依賴美國市場的玩具、傢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首當其衝。又或者,部分跨國企業,比如蘋果公司,或可能加速將產能轉移至越南、墨西哥等國,加劇中國「世界工廠」地位鬆動風險。
總體上,高關稅對中國低端商品衝擊會比較大,因為這部分商品利潤低,可替代性強,抵禦關稅衝擊的能力相對不足,但衝擊力度十分有限,因為美國設想的「構建圍堵中國的同盟」是不可能的,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仍需從中國進口。
產業升級
「我們會進一步向產業鏈高端攀升,而將低端部分讓渡給其他國家,實現產業升級和更加深度的國際產業融合。」
問:中美雙方將關稅提高到100%以上之後,美國會喪失中國市場嗎?這部分空缺將被誰補上?
彭波:當雙方把關稅提高到100%以上之後,相當一部分美國商品會失去中國市場,而這部分空缺,恰恰可能由中國企業所佔據。我們會進一步向產業鏈高端攀升,而將低端部分讓渡給其他國家,實現產業升級和更加深度的國際產業融合。這實際上也是長期發展路徑的方向。
中國對美國出口額佔出口總額比重逐年下降,從特朗普首次發起貿易戰(2018年)到去年(2024年),已從19.2%降至14.7%。中國近年來為避免「卡脖子」,一直在穩步推進國產進口替代。比如,高端芯片及高端醫療設備等領域。「這些美國產品一旦被中國產品替代,市場近乎是不可恢復性的。」彭波強調。而世界上其他國家因為受到美國關稅戰的衝擊,為減少不確定性,也會更加願意購買中國商品以替代原來的美國商品。美國商品的高端部分遭受巨大衝擊的同時,低端部分實際上也不可能恢復,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國的工業空心化進一步加劇。
改善供給
「通過加速科技創新和產能升級,增加有效供給。」
問:當美國肆意揮舞關稅大棒,中國受到衝擊的行業領域以及相關從業者又該何去何從?
彭波:增加勞動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中高收入群體將可能要承擔更多的稅收,但是在經濟全面改善後,他們可能會獲得更多的收入。一部分低效率的企業可能會破產,但是整個市場的效率及效益將會改善。他建議,應該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與服務業,從而吸收世界其他國家的產品,改變乃至改善原來的國際貿易關係。
中國政府始終不認為中國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認為這實際上是有效供給不足。所以,只能通過加速科技創新和產能升級,增加有效供給來應對這一問題。
金融波動
「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以及資金流動變化,會導致港幣匯率波動加劇。」
問:貿易戰的壓力對香港有何影響?哪些行業首當其衝?
彭波:香港約90%的轉口貨物與中國內地相關,美國無理加徵關稅直接影響了香港作為轉口貿易港的地位。一些企業可能會考慮將其供應鏈從香港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以避關稅。具體到行業而言,香港的貿易、物流和倉儲行業或將首當其衝。
加徵關稅或將加劇香港金融市場的波動。加徵關稅使香港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成本大幅上升,貿易量減少,相關的貿易融資需求也會隨之下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貿易融資業務規模收縮,同時面臨更高的壞賬風險。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以及資金流動變化,會導致港幣匯率波動加劇。如果國際投資者和企業對香港的商業環境和發展前景產生疑慮,可能會減少在香港的金融業務布局和投資,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構成挑戰。
香港機遇
「貿易戰的壓力將迫使香港發展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如離岸人民幣業務、綠色金融等,加大投入科技創新、高端製造等新領域。」
問:在香港的美國企業是否也會受到損害?貿易戰對香港經濟轉型升級有積極作用嗎?
彭波:香港作為全球服務中心,同樣與美國有着重要的服務關係。美國在香港的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和地方分支機構的數量已從2023年的1273個增至2024年的1390個,在香港僱用了約7.7萬人。2024年香港和美國的商品貿易總額為338億美元,其中美國對香港的商品貿易順差為219億美元。關稅衝擊之下,美國通過香港獲取的利益可能也會受到損害。
積極影響方面,彭波認為,香港未對美國採取反制關稅,因此美國商品未來在港價格將顯著低於內地,這將有利於內地遊客赴港採購,從而刺激本港旅遊消費。貿易戰的壓力將迫使香港發展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如離岸人民幣業務、綠色金融等,加大投入科技創新、高端製造等新領域。彭波同時提醒,「特朗普衝擊」本身可能是長期性的,未來一段時間,香港發展會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當做好準備。
貿易自主
「自2018年以來,中國方面一直在做美國跟中國脫鈎的準備,而特朗普的這一輪貿易戰將會加速這一進程。」
問:貿易戰是否有可能導致全球體系「雙核化」?美國製造業對中國是否有依賴?
彭波:貿易戰若一直持續,或將導致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雙核化」。自2018年以來,中國方面一直在做美國跟中國脫鈎的準備,而特朗普的這一輪貿易戰將會加速這一進程。
中國對美出口額佔出口總額比重正在逐年下降,但兩國作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兩大經濟體,依存度依然很高。比如,相當大部分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商品是美國企業生產的,2019年,中國商務部指出,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中,54%來自外資企業,53%來自加工貿易。相當部分中國商品是美國亟需的。比如美國人必須的醫藥產品:美國市場約50%的仿製藥原料依賴中國供應,短期內難以重建本土產能。
美國製造業雖然空心化,但在產值方面依然保持在世界第二的水平。問題是,美國第二位的製造業水平,是建立在中國製造業進口的基礎上,一旦貿易戰長期打下去,美國的製造業將難以維持當前的水平。此外,根據目前透露出的美國方面制訂的海湖莊園協議和米蘭綱領,都是致他國於死地的策略。這個世界必然由從美國的「一核」轉向中美「雙核」,甚至很快轉向中國「單核」。
平等談判
「在美國政府發現敲詐行不通,願意以平等的姿態開展談判之前,談判是沒有意義的。」
問:有些人說特朗普不好戰,追求和平,您是否認同?
彭波:不認同,關稅戰就是特朗普的戰爭手段。對外直接發動軍事戰爭是要花很多錢的,特朗普捨不得,他希望通過貿易戰,不花錢就能夠獲得戰爭的利益。而中國看穿了美國的伎倆,識破了他以加關稅為手段反覆訛詐的企圖,所以不給他通過談判實施敲詐的機會,而是直接反手對等加徵關稅,跟特朗普開展國家綜合實力的對話。
目前打破關稅戰僵局的前提是,美國特朗普政府首先承受不住關稅戰的代價主動要求開啟談判。「美國目前的處境是相當困難,特朗普政府現在是將自己置於火上烤,進退失據,急於脫身。」他說,貿易戰兩敗俱傷,談判是唯一可行的最終解決方案。但中國政府不會很快跟美國政府開展談判,因為特朗普政府從來言而無信,而且不斷的虛空造牌,一直試圖藉談判以訛詐他國。對此中國早就心中有數。在美國政府發現敲詐行不通,願意以平等的姿態開展談判之前,談判是沒有意義的。
積極應對
「一方面要堅定不動搖,絕不後退;另一方面應及時加快國內產業調整。」
問:中方應該如何應對?
彭波:一方面要堅定不動搖,絕不後退;另一方面應及時加快國內產業調整。對此國內基本上有共識,就是危機倒逼改革。至於改革的具體方案,一方面前期各方面研究甚多,中國方面早做了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中央正在緊急研究相關對策,以積極應對新的變化。不久就可能全面推出系統應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