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的政治局會議,最突出的熱詞就是「加」字。譬如,「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加力支持實體經濟」「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加大服務業開放試點政策力度」「加強對企業走出去的服務」「加快解決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加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等。
此次會議處於十分關鍵的時間節點。一季度,中國經濟頂住各種壓力,實現了5.4%的增速,穩中有升,開局良好。進入二季度,美國肆意揮舞關稅大棒,不斷極限施壓,令全球經濟和國際市場急劇惡化,極大增加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非常之時,須行非常之策。面對變局、亂局,中國將「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的戰略定力,與超常規逆周期調節的戰術靈活性相結合。20餘處「加快」「加緊」「加大」「加力」的背後,充分體現出超常規逆周期調節的力道十足,傳遞了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一攬子政策之中,「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多措並舉幫扶困難企業」「堅持用深化改革開放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為穩經濟提供了清晰路線圖和方法論;「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豐富了宏調政策工具箱和組合拳。可以說,直擊難點、痛點、重點,兼顧速度、精度、力度。
僅本周以來,《關於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密集出台,合力降低准入門檻,拓寬發展賽道,激發企業活力。更重要的,貫穿其中的鮮明改革思維、開放導向,給予市場以清晰穩定預期。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出台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本次政治局會議重申:「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見效,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每一項「加法」,實際上都是在與不確定性搶時間、爭主動。政策早一步,企業、市場、民眾信心就多一分,中國經濟的底氣和韌性更增一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