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與香港再生綠氫能源科技亞洲有限公司(下稱「再生綠氫」)正式簽署《年產80萬噸綠氨風光電氫氨一體化建設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這一總投資180億元人民幣的標杆性項目落地「風電之都」,標誌着港企深度參與國家「雙碳」戰略布局,亦為全球綠氨供應鏈注入新動能。
據了解,該項目核心設備由再生綠氫自主研發,生產的綠氨產品將銷往歐盟,應用於高碳排工業領域,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00萬噸,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推動中歐綠色產業協作。\大公報記者 喬輝、王月報道
該項目計劃通過綠電驅動自主化電解水製氫技術,年產綠氫約11萬噸,並進一步合成80萬噸綠氨。
自研大型電解槽 填補技術空白
項目核心技術採用中石油吉林化工設計院與中國能建山西電力設計院聯合設計方案,集成美國KBR合成氨工藝包,而核心設備──2000標方模塊化鹼性電解槽,則由再生綠氫及其全資子公司北京億境星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採用新一代催化劑和複合隔膜,其「寬負荷、低電耗、易維修」特性可顯著降低綠氫生產成本,填補國內大型電解槽技術空白。
歐盟碳關稅政策(CBAM)實施背景下,綠氨需求激增。該項目生產的綠氨產品將銷往歐盟,應用於化肥生產、清潔發電及鋼鐵行業氫能替代等高碳排領域。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00萬噸,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烏蘭察布市素有「空中三峽、風電之都」的美譽,有效風場面積佔全國的十分之一,是全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全國年太陽總輻射高值區,風電等效年利用小時數3000-3600小時,光伏等效年利用小時數1500-1800小時。
烏蘭察布打造綠氫全產業鏈
近年來,烏蘭察布依託風光資源稟賦,加速打造「風光氫儲」產業集群,此前已落地三峽、國家電投等企業新能源項目,此次引入港資綠氨項目,將進一步貫通「綠電─綠氫─綠氨─出口」產業鏈,助力其推進綠氫「製儲輸用」全產業鏈發展。
再生綠氫能源科技亞洲有限公司總部設於香港,專注氫能裝備製造與氫基綠能的生產及商業化應用,旗下北京億境星氫能公司擁有多項電解槽核心專利。再生綠氫董事局主席表示:「選擇烏蘭察布,源於其資源與政策疊加優勢,項目將推動中歐綠色產業協作,展現香港企業在國際低碳轉型中的重要作用。」
業內分析指出,該項目不僅開創跨境綠氨貿易先河,更凸顯香港聯通國際資本與技術、內地資源與市場的優勢,為「一帶一路」綠色合作提供示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