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廣東與澳門雙方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圖為貨車從珠海的粵港澳物流園開赴港澳。\受訪者供圖
在澳門即將迎來回歸25周年之際,記者從廣東省新聞辦9日舉行的「海關支持服務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新聞發布會」獲悉,粵澳貿易自1999年澳門回歸以來至去年的累計進出口總額3072.9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今年前10個月粵澳進出口近159億元,同比大增近26%,進出口商品更加豐富多樣,量增質提,廣東對澳門出口機電產品佔比從1999年的9.6%提升至23.2%;而江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海鮮舖子」,透過向澳門供應活豬、水產品等保障和豐富澳門居民的餐桌供應。\大公報記者 方俊明廣州報道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張柯在發布會上表示,自1999年澳門回歸以來至去年,粵澳進出口累計3072.9億元,年均增長5.9%。今年前10個月,粵澳貿易延續向好態勢,進出口達158.8億元,已超去年全年規模,同比增長25.7%。
「一單兩報」 降低通關成本
張柯稱,廣東與澳門雙方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主體更具活力。今年前10個月,廣東各類貿易主體對澳門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71.3億元,大幅增長59.5%,佔粵澳貿易總值的44.9%,比重較1999年提升28.3個百分點。此外,進出口商品更加豐富多樣。
數據顯示,以往廣東對澳門進出口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上;目前機電產品已取代紡織服裝成為最主要出口商品,僅今年前10個月廣東對澳門出口機電產品36.2億元,佔比從1999年的9.6%提升至23.2%。而如今廣東自澳門進口更多民生消費類商品,進口食品煙酒類商品佔45.4%,紡織服裝佔比下降至11.7%。杏仁餅、蛋黃卷、鳳梨酥等澳門特色糕點廣受內地消費者喜愛,今年前10月進口達67.3噸,同比增近一倍。
張柯表示,「跨境一鎖」項目已升級為粵港澳海關「三地一鎖」計劃,港澳段實現直接連通;目前已覆蓋內地74個和澳門4個清關點,合計聯通廣東、湖南、福建共19個城市,實現企業「一鎖」便利通三地。粵澳貨物「一單兩報」服務功能也實現了企業「一次數據錄入、兩地數據共享,一次貨物申報、兩次通關共用」,通關成本進一步降低。
澳門逾八成鮮活經拱北輸入
拱北海關副關長楊海在發布會上也透露,目前每天經拱北口岸輸送澳門的鮮活產品約400餘噸,佔到澳門市場的八成以上。拱北海關創新推出供澳冰鮮水產品「三聯三同」監管模式。海關緊密與企業聯通,加強與地方聯動,深化與澳門食品安全合作;以同一企業、同一批原料、同一生產線生產的產品作為批次監管單元,實現風險可控下的快速驗放。
江門海關副關長詹水旭稱,25年來,江門對澳門累計進出口總值達120.4億元,年平均增長4.7%,發揮江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海鮮舖子」作用,保障和豐富澳門居民的餐桌供應。其中,最高峰時,江門海關監管供澳活豬在全國佔比達57%;而今年前10個月江門向澳門供應活豬、水產品分別達1.6萬頭、91.5噸,同比分別增長12.8%、超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