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日,「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第二場聯合採訪活動走進香港─東莞國際空港中心。\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12月2日,「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第二場聯合採訪活動在東莞啟動。中央駐粵媒體及粵港澳三地媒體逾30名記者將一連五天走訪東莞、中山和江門三座大灣區城市。首日,採訪團走訪了香港─東莞國際空港中心。香港機場三跑道系統於近日正式投入運營,未來貨物處理能力有望達1000萬噸/年。香港機場管理局航空貨運及後勤總經理(東莞)郭鴻寧表示,隨着三跑投入運營,將為香港─東莞國際空港中心帶來更多的貨物處理量。未來空港中心項目第一期落成之後,將具備年儲貨能力達100萬噸的規模,與香港機場三跑形成互補,全面提升香港機場的貨運處理能力,助力大灣區產品製造出海。\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凱雷東莞報道
走進香港─東莞國際空港中心,記者看到「灣區快線」貨櫃車正忙碌裝卸貨物,現場運作十分高效。郭鴻寧表示,香港─東莞國際空港中心為大灣區貨物連接全球開闢了一條更高效的路徑。他介紹,採訪團參觀的位置是去年啟用的空港中心先導項目。目前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空安檢、裝箱、打板、集拼、報關等核心功能,已經前移至東莞空港中心進行,大幅提升了貨運效率。
配套轉運設施 優化海空聯運效率
郭鴻寧表示,貨品可在空港中心完成安檢後,通過定時定點船運送往香港機場,再直接裝機飛往海外。現時每周有19班船往返空港中心和香港國際機場。「空港中心的所有運作標準均由香港民航處認可,並嚴格按照香港機場的操作規程執行。」他補充說,中心的安檢人員有不少來自香港航空公司,確保服務與香港機場保持一致性。
由於香港的用工、用地和建築等成本仍有繼續上升趨勢,香港機場貨運面臨安檢、運轉、成本等壓力日益加大的問題。郭鴻寧對此表示,在三跑正式投入運營的推動下,空港中心將設置三跑道海空聯運專用碼頭及配套轉運設施,並持續優化海空聯運效率。「我們首創的海空兼容提櫃設計,增加提櫃寬度和高度,每個提櫃可裝4個航空板貨物,相當於每艘船能裝載4架貨機的貨物。」
「香港─東莞國際空港中心先導計劃在2023年開始運作以來,今年前9個月進出口貨值已經超過一百億元人民幣。」郭鴻寧稱,先導計劃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隨着永久空港中心項目第一期落成之後,將具備年儲貨能力達100萬噸的規模,與香港機場三跑形成互補,全面提升香港機場的貨運處理能力。
逾120家香港貨代公司入駐
目前,空港中心現已吸引超過120家香港貨代入駐,為大灣區企業提供貨運服務。華海科技物流供應鏈(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浩聲介紹說,公司是首批進駐空港中心的服務商之一,「今年營業額相比去年有100%增長,貨量最少都有10%升幅。」曹浩聲表示,東莞提供了更低的運營成本和充足人力資源,為客戶創造了競爭力更強的服務條件。
今次「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第二場聯合採訪活動,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及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主辦。未來數天,採訪團將走訪東莞、中山和江門三座大灣區城市,深入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及文化保護等方面的情況。